六觉交互 通感成词——记“语林望道”论坛第八次学术交流活动

2022年5月27日下午两点,“语林望道”论坛第八次学术交流活动如期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科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讲者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傅惠钧教授,参会者有浙江师范大学殷晓杰教授、唐善生副教授、姜其文博士、宋六旬博士,国际学院李艳芝副教授、袁昱菡博士、鲁志杰博士和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传播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校外师生,共计40余人。

活动伊始,主持人殷晓杰老师对线上线下参与本次论坛的老师与同学表示热烈欢迎,继而邀请本次主讲嘉宾傅惠钧老师开启报告



论文汇报环节,傅惠钧老师围绕“通感修辞的词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40分钟左右的报告。傅老师指出通感具有隐喻性,这决定了经由通感的词汇化而形成的通感词在词义上具有双层结构特征。通感的词汇化可分为临时组会、初步规约、完全固化三个不同的阶段。通感造词和通感生义是通感词汇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汇报结束,傅惠钧老师诚挚邀请大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促进论文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论文评议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气氛浓厚热烈。李艳芝老师率先对通感词汇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建议加强理论和多种例证支持;唐善生老师和袁昱菡老师则分别从论文结构、三个阶段的判断标准、通感词的历时梳理等角度提供了修改意见;姜其文老师对通感的层次之分和发生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宋六旬老师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就通感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王红、张逸添、丛日鑫等同学也纷纷从语料选择、词义溯源等方面提出各自的疑问与看法,不少建议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综合各位老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殷晓杰老师对本期汇报进行总评。她首先指出傅老师的报告逻辑清晰、角度新颖,给在座师生带来很大的灵感与启发,进而建议强化通感的修辞学本体研究,阐释相关概念,从而完善修辞现象词汇化的论证。



傅惠钧老师向参会的全体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就相关问题作出积极回应,他表示后续会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论文加以完善,并希望更多的老师同学参与相关研究。活动最后,主持人殷晓杰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简要总结,至此活动圆满结束。

文:刘   青 /  图:刘梦婷申屠嘉慧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