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教授说专业 | 汉语言文学:一流师范品牌,语文名师从这里出发!


高玉,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2007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5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入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尤其在文学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70多种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摘要,出版多部学术著作。

其成果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它“政府奖”2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



来浙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筑梦讲台!

[ 一流师范品牌,语文名师从这里出发! ]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创办于1956年,省级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在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中,本专业在全国49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排第22名,排位前5%。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科排全国第16位,位列前9%,稳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一。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与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育及其它科研、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生朗诵《砥砺芳华》


陈恬妮获全国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中国教育报》专栏报道



- 师范特色 -

本专业重视师范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情怀培养,重视教师核心素质的养成。通过本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基础教育界优秀教师的榜样引领,培育学生的职业认同;重视师生互动交流,坚持多年举办师范文化月、师生同台演出、周末读书会等,注重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挖掘专业课程的师范内涵,强化专业教师的示范引领;开设“训诂学与语文教学”等桥梁课程,编写了一系列对接性教材;将师范技能分解为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说课与模拟上课等三大模块10分项,自大一起,强化课堂内外练习、过程管理,组织过关考核,夯实教师基本功;大一到大三,全员研读、解析《论语》《孟子》《诗经》《史记》等传统原典,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筑牢传统文化的根基;与中小学紧密联系,加强学生职前教育,强调校地合作、协同育人。



- 地域特色 -

浙江的语文教育一直在国内享有盛誉,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曾被称为语文教育的“延安”。上世纪以来,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等影响巨大,涌现了一批以王先生为代表的“浙派语文”名师,有着相对一致的教育理想追求和教学改革理念。本专业继承和发扬浙派语文教育的光荣传统,积极适应浙江省当前中小学需求,参与、服务和引领语文教育改革,编写过很有影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新语文读本》受到社会持续、广泛好评。学生就业主要在浙江省内,为浙江省培养了上千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百余名语文特级教师,他们以“浙派名师”的鲜明形象活跃在语文教育界。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美学概论、教育学、写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利用、儿童文学概论等。

      

  本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3种,国家虚拟仿真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规划教材5种。专业享有“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信息传播实验中心”3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教学场地、图书资料、实训基地完全符合办学要求。专业所在的人文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20万册,古籍3000余册,外文资料4000余种,专业报刊1700余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楼外观


    本专业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语文)学位点。在浙学研究、儿童文学、楚辞文献、敦煌文献、方言研究、文学地理、江南文化、诗路文化等领域对学界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目前拥有4个省级平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浙学传承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推广科普基地,其中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为浙江省6个A类重点社科基地之一。2018年又与省发改委共建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建有浙学文献馆、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全国首家,收藏近10万件元明以来的民间文书)、国际儿童文学馆(全国首家)、中国方言研究院,以及儿童文化资源数据库、江南文化资源数据库。2021年9月,我校获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落地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副省长成岳冲(左二)一行参观我院所藏契约文书


浙江师范大学文博馆


黄灵庚教授主编《重修金华丛书》


2017年以来,本专业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其中重大招标课题5项,重点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其中重大招标课题4项,重点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1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部著作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高层次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39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出版政府奖3项(含提名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青年奖1项。蒋风教授获“国际格林奖”,张涌泉教授获“思勉原创奖”。


蒋风教授开展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


著名作家余华主讲人文论坛


学院与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启动“美国语言、文化与历史研究”项目,2019年选派20名同学赴宾大交流,集中上课、专题讲座、集体参观实践、定期分享、探讨等。旨在强化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力与语言沟通技能,拓宽国际化视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人文学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学


学院还设立徐剑艺、顾亚维奖学金,“缤虹星城”创新创业奖学金,陈侃“未来卓越教师”奖学金和“砺学践行”等奖学金项目,多渠道、多类别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6人。


人文学院教师影像墙


     

  近年来本专业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其中参与获奖1项),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潘、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本专业培养了陶东风、王泉根、陆绍阳、陈旭光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造就了陆春祥、沈苇(沈惠方)、洪治纲等三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走出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潘、中国纪录片专家何苏六、浙江卫视编导许继锋等知名媒体人。《笑傲江湖》《凤凰琴》等影视的编导、夏衍文学奖获得者陈育新,两度“梅花奖”得主、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汤素兰等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


人文学子毕业照


本专业更是语文名师的摇篮,涌现出华建武、胡勤、张震雷、李武南等120余位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和千余名语文高级教师。浙派语文名师薪火相传,以“守正、务本、求活”的鲜明群体形象赢得了语文教育界的肯定和尊重。


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阿西剧社获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


  本专业学生连续五届获得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有15人次获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议》项目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高师学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中,有7组获一等奖。在省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竞赛中,16人(组)获一等奖。阿西剧社原创剧作两度问鼎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金刺猬”奖,并获教育部“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近年来,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率稳步达到9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徐书洁、王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优秀语文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宽厚、就业面广的优势愈发明显


2017届童莹考取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居全校前列。仅镇海中学和富阳教育集团近3年录用本专业毕业生30多人,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老师感叹说:“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学生。”每年有近20位同学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服务于各级地方政府组织。


2022届何俊杰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2022届王俏涵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这里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子赴美国、英国、香港等地继续深造,考取或推免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来源:人文学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