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分享、开题系列活动

623日至625日,为推进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锻炼学子学术能力,我院于短学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分享、开题系列活动。

6232425日,我院大二学子聆听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高玉海、吴海庆、首作帝、沈丹萍、郭晓霞、李凤立和余凡分别就古代文学方向、文艺学方向、语文教学方向、现代汉语方向、外国文学方向和传统语言学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指出各专业方向论文要求,并对论文格式、选题、内容等提出意见。



余凡指出,论文选题要关注时代问题、社会问题、文学重大问题、文学基本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首作帝则首先介绍我校语文名师,明确教研论文的定义。在文艺学方向,吴海庆通过“历史与历史剧之别”,突出艺术的升华与“反升华”对写作的作用。

历史学专业郑微微、魏超、李义琼、冯定雄、王荣华和郑流爱分别从历史地理学、世界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学等专业方向,为历史学专业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古代史方面,李义琼分写作前、写作时、写作后三方面,强调选题“三新”: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冯定雄从学生视角出发,指出历年世界古代史论文写作易出现的问题。王荣华强调在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写作中文献的重要性,并对论文注释格式提出要求。郑流爱分析史学文论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指出历史教学论文要坚持“阅读、思考、实践、写作”。



本次讲座使我院学子对论文写作有更细致的了解,对未来毕业论文开题方向有所认知。

623日晚,我院优秀毕业论文线上分享会于钉钉举行。2018级学生龚伶俐、郑巧、汪娟、赵育琇、张婵媛分享论文撰写经验,2019级、2020级全体本科生在线聆听。



龚伶俐结合自身语言学方向论文的撰写经验,依据时间顺序向同学们分享了题目确定、开题报告、语料搜集、文本撰写、答辩五方面的内容。针对如何确定题目的问题,她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增强观察和思辨能力,发现兴趣点,培养问题意识。此外,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文献、参加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文本撰写方面,她提及“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四点,即研究内容应真实可信、具备理论支撑、蕴含笔者态度、逻辑架构清晰。



关于语文教学类论文,郑巧首先强调其撰写目的应为实践服务,不能脱离教学现实。文献的关键概念是什么?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论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围绕文献研读,她认为叩问意识应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此外,文献角度需要辐射全面,重点关注核心期刊相关领域的专家。郑巧建议大家在阅读文献后,及时根据不同维度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在文献综述中,应提出角度丰富、内容详实的观点,做到不仅有数,还需有评。



文艺学是汉语言文学学子学习领域的重要方向。拟定文艺学撰写方向的汪娟以自身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了“具体如何写作以及写作规范”。她从“准备工作”和“论文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两个方面展开,强调论文逻辑、结构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在准备过程中草拟论文大纲,梳理并厘清思路。此外,汪娟提醒有关文艺学中核心概念的定义问题,可以选取学术界较为主流的观点,避免模糊概念所指范围。



回顾自身写作历程,赵育琇作出精彩汇报。她提出,在论文、考研、实习等多方面的压力下,提高写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写作时,可以列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把握节奏。针对论文细节,她指出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讲解了辨别与规避的方法。例如在标题方面,可以采取结构对仗、风格统一的形式,同时需要注意标题所指范围是否与行文相一致。



张婵媛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论文“浙师大《黄金时代》研究——校园刊物与1980年代大学校园文学”的撰写经历,她由校电台工作经历出发,意识到“校园中的传统媒体”正面临消亡的困境。基于师大案例,她与各领域学者老师对话,对外校校园媒体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试图“打捞”历史碎片,回答自身困惑。“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系统的学术训练过程,在训练中回应自己的真实困惑应是人文人的初心。”她总结道。



优秀毕业生代表分享自己在论文撰写之路上的点滴收获与经验,向学弟学妹递出学术钻研精神的接力棒。

624日上午,2019级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在人文楼24幢举行,本次开题共分10类方向,总计27组别,由各组长带领组员在不同教室分区开展。

开题过程中,众学生就“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对论文选题进行阐释。



儿童文学组林植以“安徒生《影子》中的隐喻与自我投射”为题进行陈述。在教师评价及提问环节,吴翔宇指出,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自我投射论述的限度,并提出“作者已死”的观点,即不能对作者个人色彩作过度分析。胡丽娜认为,作品与作者的世界不一一对应,她建议论文在确定这一界限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另外,语文教学论组开题活动于24日晚在钉钉举行。



众教师对各组学生的选题对症下药,强调研究重点难题,对研究思路与方法予以建议,为学生接下来的论文写作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本系列活动通过循序渐进和严谨规范的学术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术品位和视野格局,为进一步开展创新科研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郭丽兰、叶听雨、周映映、沈岚/文 汤鸿琼、何周畅、朱高雨、蒋佳闻、吴璐瑜/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