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小人物的尊严——记第五十六期“爱博才会赢”交流活动

11月25日晚,“无名之辈——小人物的尊严”读书交流活动在我院四楼研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我院教师倪玲颖担任活动嘉宾,我院本科生到场参与。

就余华作品《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许三观**记》,到场同学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会场同学分析小说情节,认为许三观在苦难中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弱者的关怀,彰显小人物的人性美。

聚焦《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来发”这一人物,作者通过傻子的视角,抒写角色的内心世界,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丑恶。

结合小说创作背景与具体情节,同学们对书中典型小人物形象进行深刻剖析,深入思考“人物的尊严”这一话题。大家回忆自身经历,分享阅读体会。

倪玲颖老师肯定同学们对作品的解读。“尊严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补充讲解作者余华的创作历程,阐释“来发”这一人物的深刻内涵。

“余华设置傻子形象是为了触及真正的真实,以傻子天真原始的视角,展示出真实世界人性的善恶。”

倪玲颖老师谈到,在小说语言方面,余华九十年代后的语言“粗鄙化”倾向是其创作向本土化转型的一种表现,也是其小说民间性的凸显。这种语言粗鄙而又生动,更契合于他笔下的市井小人物,也更能展示他所认知的民间真实。

“余华的创作主题一直是对人性的剖析。”结合自身生活故事,倪玲颖老师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余华的小说创作,向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人性的多面性。

“不要在别人生命的废墟上,冷漠的呼啸而过。”每个人都是“无名之辈”,面对他人的苦难,应常怀有悲悯之心。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同学们对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徐旭芬、陈欣怡/文 郑乙/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