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部编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在诸暨二中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地方新教材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能力,4月23日,人文学院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教学研讨活动在诸暨二中举行。学院特聘教授胡勤、副院长吴述桥、浙派高中语文名师、海宁市姚若丰名师工作室导师及成员等50多人参加研讨会。活动旨在展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共同交流新教材实施的思考与困惑,进一步提升高校对地方教育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一线教育的需求的了解,贯通教师职前职后的培养。



活动一:课堂展示,匠心别具

诸暨二中副校长孙田宇老师执教《六国论》。她以“为苏洵代言”“史学家的质疑”“宋仁宗的感触”三个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体悟理性之法,品味情意之深。湖州二中许琴琴老师执教《窦娥冤》,她从分析窦娥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对“三桩誓愿”所用浪漫主义手法的意义发表看法,并引入“审美补偿”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探究中西方古典悲剧在补偿上有差异性的原因。台州回浦中学张永飞老师评课:孙老师因体而教,独辟蹊径。她不拘泥于文言文字字落实的传统教法,以史学家视角引导学生推敲本文,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充满正面的评价和鼓励,温暖而坚定。许老师的课细腻而大气,灵动而坚实。她以课堂任务为驱动,在品味唱词、宾白中走进窦娥形象,领悟中国戏剧的艺术手法。尤为称赞的是引进“戏剧补偿”理念,启发学生领会中西方古典悲剧不同的艺术魅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活动二:讲座分享

精华荟萃微讲座专题分享活动由来自上海外国语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的谢昌霖老师主持。五位浙派高中语文名师立足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分享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对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提出了思考。温州中学的施晓武老师作《情境与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主题讲座。施老师从辨析创设情境的教学活动与学习任务入手,对语文教学的“情境”作了理论梳理。结合教学设计的分析进行了基于实践的情境教学反思,对情境的类型、情境的适切性、情境的真实等作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提供了范例。镇海中学的高培圣老师作《新教材“大单元 微专题”的教学例谈》主题讲座。高老师围绕“大单元·微专题” 教学的几个观察点,即“微专题教学点适切吗?”“语文学习活动前置了吗?”等展开深入细致地分析,对“大单元·微专题”在选择性必修中的探索作了具体阐释,以具体单元为例对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教学定位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独到见解。云和中学的兰琴岳老师作《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和思考》主题讲座。兰老师围绕单元学习任务“学什么”、“怎么学”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她结合具体单元任务设计及实践经验,提出确定单元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树立单元任务意识、课程标准意识、考试评价意识和真实学情意识等四大意识,实施任务要设置真实情境,开展层递式活动,并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台阶式支架。兰老师的讲座娓娓道来,令人深受启发。温州洞头中学的郭妍妍老师作《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主题讲座。郭老师从设计说明、学习目标、任务设计及设计反思四个方面入手,就“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这一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述,她引入丰富的课例对举例模仿、经典梳理、名篇剖析、观点表达四个任务进行细致分析,干货满满。台州回浦中学的张永飞老师作《例谈选择性必修教学的“选择”问题》主题讲座。张老师引入专家观点,对选择性必修与必修的区别进行了梳理。他以《论语十二章》为例,对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诵读与理解、梳理与建构、应用与拓展三个方面入手,就教学设计如何体现“选择性”作了全面细致的解读,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活动三:自由论坛

智慧共振与新教材相伴而生的新教法、新思维以及新标准有如决堤之水,汹涌地冲击着以往的教学模式。最后一个环节由老师们自由分享、交流在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老师们重点围绕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针对共性问题如“情境、任务、项目、活动、问题”等,胡勤老师做了深入的梳理分析,并指明了思考路径,带给与会老师们很大的启发。教育教学路漫漫,且行且思且成长。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