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我校第十六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在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古代文学曾礼军老师和古典文献学张磊老师应邀担任本场点评嘉宾,我院相关专业研究生线上聆听。
首先是古代文学专业的报告。屈超峰同学带来了题为《论苏舜钦诗歌的儒者情怀及其诗史意义》的报告。他从苏诗的入世精神、忧患意识、诗歌史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苏舜钦关于国事和民病的书写具有深重的忧患意识与儒者情怀。此外,他认为苏舜钦对杜甫诗歌的自觉学习起到了将杜诗引进宋代诗人视域的作用。
刘宇颂与同学们分享了《“曲牌”作为日用知识的主要功能》。她以《三台万用正宗》中的“侑觞门”为考察中心,介绍了侑觞门中的酒令、游戏规则及功能转变。随后,刘同学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曲牌”的主要功能,一是作为专业知识的“曲牌”,在日用类书“侑觞门”中嬗变为一种日用知识;二是“曲牌”拓展了戏曲文化的传播途径和生存空间;三是“曲牌”对于研究戏曲文献学、戏曲传播等极具启迪意义。
曾礼军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点评。首先,他指出屈超峰同学论文结构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但在内容方面仍需完善,应突出问题意识。其次,他认为刘宇颂同学选题有创新意识,但文章逻辑层次有待加强。
接下来是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汇报。沈喆超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东京梦华录〉笺注>商榷》,他从问题发现、异文勘误、总结三个维度考察其版本选择与版本源流,并通过对校《东京梦华录》笺注和明弘治本,查找异文上百处。沈同学表示《笺注》中由于所用版本不全,因而出现了形近而误、类化而误、阙文而误等问题,并强调研究者在为古籍进行校勘、整理和笺注时,不可忽视版本的作用。
谢丹以《嘉庆<江都县续志>所见明清诗文辑考》为题,围绕陈继儒失题佚诗一首、吴绮佚文一篇、费锡琮佚文一篇等诗文进行论述,点明这些诗文的发现既是对上述明清文人著述的有益补充,亦为研究诗人们生平交游和精神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张磊老师肯定了两位同学在文献搜集方面的努力,并建议同学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他提醒同学们要注重细节把握,如标点、引文等方面的问题。
报告会结尾,曾礼军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四篇论文中的问题意识,鼓励同学们在追求学术论文创新性的同时,应加强语言的学术性表达,并强调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要以“问题”为导向结构文章。至此,本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李玲玉 / 图: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