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我院教师肖炜静领读题为“争鸣与共鸣—试谈女性主义”的读书会,该会议于25幢五楼中国现当代学科会议室举行。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抛出“何为女性主义”的问题,为本次读书会作引入。
肖炜静采用阅读与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精读相关文本。结合文本内容与社会现象,同学们围绕“女性”议题进行深切讨论,从理论角度剖析“女性主义”的内涵。
讨论环节中,在座师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学生指出文学批评中男性作家的中心地位,阐释“女性主义”批评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因。
针对读书环节中学生提出的看法,肖炜静建议学生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分析“什么是女性主义”。
以视频为例,肖炜静从女性主义纵向发展的历史脉络切入,强调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力、社会外在造就性格,点出女性主义的多元化。
围绕女性主义文艺理论及相关文艺作品,肖炜静通过四个矛盾对“女性主义”进行剖析:一是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同与异的矛盾;二是父权制的强大收编、整合能力与反抗收编的矛盾;三是成长之后形成的固有观念的“安全感”“利益”与改变的“不确定性”“特定利益失去”的矛盾;四是尚未到来的理想与残酷、无法改变的生理、社会现实的矛盾。
从反思的维度看待“女性多元化”现象,肖炜静指出,在女性被无限切分之后,其内部力量大大削弱,“女性主义”或成为弱势群体的联合地。
女性主义力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拒绝本质主义的刻板印象,关注主流社会中的弱小人群,发现他们对人类的价值。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深化对“女性主义”的理解与认识。
(韩旭、成禹、叶听雨/文 吴仪、黄隽然/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