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1956年建校伊始最早设立的主要学科之一。1979年开始,该学科在国内高校第一个培养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点。199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03年,汉语言文字学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浙江省首批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种国家级教材。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已经成为科研力量雄厚、研究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社会精英。2006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和“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成立;2012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美学”省级重点学科成立;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该学科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动站负责人为高玉教授。
目前,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涵盖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儿童文学(交叉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8个专业。现有成员75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69人,博士生导师41人。集聚了张涌泉、张法、梅新林、张先亮、高玉、曹志耘、黄灵庚、方卫平等一批知名学者,在文学语言学、敦煌学与近代汉字、《楚辞》学研究、浙东文献整理、文学地理与两浙区域文学、儿童文学理论与批评等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5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5项)。学术成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青年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史学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4篇,6篇论文被权威期刊全文转载。出版著作8部。
本学科自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已经有22人取得博士学位,他们大多在高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科专业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胜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素质能力要求如下:
1.严格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科研道德,不断求知创新的学术精神,善于合作包容的团队品格。
2.具有本学科方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充分认知重要学术现象,掌握本学科方向国内外理论发展前沿,熟练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3.具有独立思维和独立从事本学科方向研究课题的能力,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注重基础学科向交叉学科的延伸与融合,能够参与开拓新的专业生长点并做出创造性成果。
4.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具有较熟练查询外语文献、撰写外语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8个方向。
序号 | 学科方向 | 研究方向 |
1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思潮 |
2 | 两浙文学与文化研究 | |
3 | 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 |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
5 | 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 |
6 | 传记文学研究 | |
7 | 江南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 | |
8 | 汉语言文字学 | 文字训诂研究 |
9 | 汉语语法研究 | |
10 | 汉语方言研究 | |
11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生态语言学研究 |
12 | 语文教学研究 | |
13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
14 | 语文规范化研究 | |
15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先秦两汉文献研究 |
16 | 出土文献研究 | |
17 | 浙东文献与文化研究 | |
18 | 古籍整理研究 | |
19 | 文艺学 | 文艺美学 |
20 | 中外文论 | |
21 | 中国古代美学及江南美学研究 | |
32 | 儿童文学 | 儿童文学理论及儿童文学史研究 |
23 | 当代儿童文学思潮研究 | |
24 | 比较儿童文学研究 | |
25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26 | 欧美文学 | |
27 | 亚非文学 |
1.文艺学:文艺学专业为浙江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硕士学位点自1999年获批招生以来,在多个方向上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拥有较大学术影响。现有成员7人,其中博导、教授3人(含续聘1人),副教授3人,博士7人。近五年来,学科成员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1项,马工程(修订版)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较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史、文艺美学。
2.中国古代文学:该学科方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1993年获批硕士点。现有成员1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人,博士13人;博导2人,硕导14人。近年来,本学科在CSSCI来源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全国一级核心期刊论文26篇;出版著作15部;在研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在研课题25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本学科方向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传记文学研究、江南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地理研究等富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3.中国现当代文学:该学科方向从1989年起一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该学科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导4人,硕导10人。多人为国家级省级人才。近年来,学科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共1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高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共4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科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力。目前有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7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及其他CSSCI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5.儿童文学: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中成立最早、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突出、人才培养颇具成效的一个学科。20多年来,该学科先后汇聚众多国内儿童文学界重要学者、作家、翻译家,形成了一个在国内乃至日本、韩国、东南亚、港台地区儿童文学界都广有影响的学术群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儿童文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现为浙江省哲社重点培育基地。该学科现有成员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学科成员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著作30部,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项。
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该学科方向现有成员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导4人,硕导6人。该方向在浙江师范大学有着很好的传统,老一辈学者在词典编纂、修辞学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国内影响。该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语言学、对比修辞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言与文化等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影响。近年来完成和在研国家课题6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6部,在《中国社会学科》《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杂志发表高层次论文20余篇,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哲社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7.汉语言文字学:该学科方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成员19人(含兼跨专业方向6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博士16人。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字训诂学研究、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近代文字研究、敦煌文献研究、甲骨文研究,其中张涌泉教授领衔的近代汉字和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学科成员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3项(含院外6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7项。在《中国语文》《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0多部,成果丰硕。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一部,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3人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人次)、思勉原创奖(1人次)、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2人次)、胡绳青年学术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人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8.中国古典文献学:现有博导5人,硕导7人;教授6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浙东文献与文化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其中《楚辞》与简帛文献研究、浙东学派文献整理研究、甲骨文数字化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学科成员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学术著作14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1项(提名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多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