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师范热”——记我院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座谈会

1012日中午,我院2020级专业建设座谈会于24417会议室展开。我院教育实践教研室主任高玉平、教务办主任蒋晓玲、2020级辅导员张健受邀出席,2020级各班学生代表到场参与。

为秉持育才初衷,优化学院人才培养,本次座谈会以“透视‘师范热’”为主题,贴合2020级学子所面临的教资考试、见习、实习、应聘、考研等现状问题,就师范就业环境、师范生能力素养、学院专业培养举措等方面展开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有同学认为,“师范热”“教资热”现象的出现,同年轻人求稳的就业心态、紧张的就业大环境密不可分。考生与家长对教师行业认知不深刻,只看到其福利待遇高,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这对教育事业而言是一种伤害。”

“研究生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等情况带来就业下移,致使‘名校学生涌入教师行业’现象更加突出。”高玉平针对同学发言进行分析,并提出独到见解:当今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摒弃复杂的外部因素,审视个人内心,“我是否真的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自身具有过硬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一名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老师”“有自己的创新思维与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对世界形成自己的三观”“打破‘文科就是背’的刻板印象”……在座同学踊跃发言,描绘心中理想老师的形象。

同学们在“如何应对‘师范热’‘名校学生涌入教师行业’‘疫情常态化’等就业压力”问题上各抒己见,提出应对方法:一、摆正心态保持信心,不断提升自身的师范能力;二、加深知识理解,巩固专业学习能力;三、尽早接触讲台,收获求职经验,强化就业竞争力。



会上,同学们指出学习碰到的问题:师范生与非师范的“分流”培养不足,专业课程作业老师反馈不足,缺少授课模板,三笔字练习没有持续性等等。对此,在座老师帮助解惑。从2022级开始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在大一下学期通过考核进入初阳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非师范培养体系;课程作业目前可以通过师生点对点交流进行反馈,在平时学习中也可以与专业老师探讨,将学科知识同基础教育接轨;授课模板会带来教学程式化、套路化,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反馈,这点需要辩证看待,每堂课后需要写教学反思,落在笔下,及时进行改良。未来,学院会逐渐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



会议最后,张健老师肯定同学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交流打破师生间信息壁垒,帮助优化本科生人才培养,在反馈与解决的循环中,学院与学生共进共长。

 

(陈欣怡/文 夏洋洋、楼嘉怡/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