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各专业陆续举办了学位论文中期考核报告会。相关专业老师组成专家组出席报告会,各专业同学在会上对各自论文进行汇报。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培养质量,本次考核主要围绕研究生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研究进展、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展开。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中国古代文学
10月19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语言学科会议室、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分两组展开,小说考核组由高玉海、崔小敬、葛永海三位老师组成,诗文考核组由慈波、邱江宁、曾礼军、于淑娟四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十五名同学参与考核。
会上,同学们依次就论文框架内容、文章创新与不足等方面作出陈述。齐胜利的《佛教文学视域中的楚石梵琦诗歌研究》内容丰赡、钻研深入,小说考核组老师在肯定其学术态度的同时,表示应重新整理安排论文目录章节。针对程梁双的《从雷慕沙到儒莲——19世纪中国古典小说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一文,老师们鼓励其在细节梳理的基础上勇下定语,并在国际汉学史体系中寻找定位。诗文考核组老师认为韩志远的《经学视域下的东汉奏议文研究》流畅完整,但文中经学内容有所缺失,需调整框架结构,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
会议最后,老师们勉励各位同学在反复思考与打磨中潜心写作。经考核专家组讨论决定,所有同学通过本次中期考核。
目别汇分,溯古通今——中国古典文献学
10月20日下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于语言学科会议室举行。张磊、陈年福、宋清秀、李凤立四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六名同学参与考核。
报告会上,同学们就各自论文展开阐述。陈纯纯的《甲骨卜辞主题类别整理与研究》着眼于《甲骨文合集》中内容分类细化不足的问题,对军事类与外出类卜辞作出进一步分类。考核组老师表示该论文应增加卜辞分类的缘由、意义等概述性内容。张艺茹从分析黄宗羲《明文海》的收文篇数及作者人数出发,旨在整理出一部完备的《明文海》目录,老师们对文中考证前后的异同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马超仪围绕宁波地方志展开总体性研究,老师们建议将关键的方志辑佚部分从附录调整至正文的相应位置,并提醒应明确研究的基础材料,保证内容的精简与凝练。
最后,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结合修改意见继续完善论文内容,迎接即将到来的预答辩和正式答辩。
史载文明,任重道远——世界史
10月22日下午,世界史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于历史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冯定雄、孙群郎、周旭东、李丽颖、江晟、胡美、魏超七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九名同学参与考核。
会上,同学们分别就论文内容和不足之处与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蒋徐艺的《贵格会在爱尔兰大饥荒中的救济活动》对贵格会的主要救济活动作出了梳理、总结与评价。考核组老师点明救济活动涉及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应适当参考社会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针对郑欢的《神圣性边界的塑造:16世纪法国天主教与新教的空间建构》一文,老师们表示仅从社会学、人类学视角去研究神学问题易流于表面,建议加入神学视角。在论文内容上,赵潇斐的《安布罗斯与西部罗马帝国宗教及政治》得到了老师们的较高认可,但还需注意格式和结构上的细节问题。
冯定雄老师嘱咐同学们严格注意论文格式问题,结合指导意见与导师充分沟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内容,为预答辩做足准备。最终九位同学顺利通过了中期考核。
以论致知,励行致远——文艺学
10月26日下午,文艺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文艺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考核专家组由王洪岳、吴海庆、李震、赖勤芳以及肖炜静五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八名同学参与考核。
李凝宁的《视觉分析和女性主义——米克·巴尔叙事理论研究》从“视觉分析”与“女性主义”维度细致分析了米克·巴尔的叙事理论。老师们肯定了其论文的完整性,同时建议精简参考文献以及加强题目与内容的契合度。陈羿江的《金圣叹的叙事作品结构理论研究——以<水浒传>评点为中心》以《水浒传》评点作为切入点,就金圣叹的叙事作品结构展开理论探究,其论文用意明确,但在后续完善过程中需加强行文逻辑并修改关键词的标注方式。罗俊杰结合游记和风水理论,对明代山水审美特色作出探讨,其选题的新颖性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认可。
报告会尾声,老师们扼要恳切地解答了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概念含混、文献综述匮乏等问题。经考核专家组讨论决定,该专业所有同学顺利通过中期考核。
乡音寄情,纷呈美哉——汉语言文字学(方言)
10月26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方言)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中国方言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傅惠钧、曹志耘、殷晓杰、王洪钟、王文胜及沈丹萍六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六名同学参与考核。
会上,同学们就各自论文的研究内容依次进行阐述。何婕蕊的论文思路清晰、材料翔实,她对浙江湖州黄芝山地区的河南话语音、词汇和语法展开了具体分析,并比较了研究对象与周边方言和源方言的异同。王佳琪的《萧山方言副词研究》层次清楚、逻辑缜密,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维度考察了萧山方言中词形或用法较有特点的副词。饶燕梅以浙江龙游灵上闽东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手法剖析灵上闽东方言与灵上一带的吴语龙游话以及福建寿宁闽东方言,窥探其共时和历时层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最后,老师们从标题的命名、地图的绘制、例字的选取等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宝贵建议。
会议最后,经考核专家组审核,该专业六名同学全部顺利通过考核。
寻真觅善,妙趣横生——儿童文学
10月27日晚,儿童文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红楼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专家组由吴翔宇、常立、钱淑英、汤红英、胡丽娜、窦全霞、倪玲颖七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八名同学参与考核。
胡佳欣的《魔法:理解世界的方式——特里·普拉切特“实习女巫”系列小说研究》应开题建议调整了论文框架,将研究重点集中于“魔法的流变”“文本的空间叙事”“人物形象的继承与颠覆”“故事的再现与重述”四部分。考核组老师称赞该论文完成度较高,并对框架结构和题目拟定提出了修改意见。霍媛媛立足“成长困境的呈现”“困境的超越与探寻”“困境书写的策略”以及“困境书写的意义”,对辛西娅·角畑儿童小说中的成长困境书写展开细致分析,老师们指出应规范论文语言表达,并着重突出辛西娅·角畑成长困境的独特之处。
在场老师认真听取了各位同学的汇报,对论文书写中存在的表述不清、章节逻辑粗疏等问题给予了有效解答。
时代勾勒,多元迭起——中国现当代文学
10月27日和28日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学院会议室、文艺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报告会分为两组,由高玉、付建舟、李蓉、潘正文、俞敏华、黄江苏、余凡、房栋八位老师组成考核专家组。该专业共十四名同学参与考核,其中两名同学线上参与考核。
鲍若倩运用玛格丽特·米德的理论,以“代际”的角度探讨了张承志、石舒清和马金莲三者有关“西海固”题材的作品。老师们肯定了其选题的新颖性,并指出该文理论性与逻辑性有待增强,可以参考“到莫斯科去”“德令哈”“莫西米亚风格”寻找“代际”背后的关键词。戴银燕的《左联时期的工农兵通讯员运动研究》一文主要论述了左联时期“工农兵通信员运动”产生和实践的基本情况,老师们提出该论文可以从文化实践的视角来研究工农兵通讯在左翼文化运动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报告会后,同学们就自己的论文积极与老师展开交流,从而更加细致地把握了考核专家组给予的相关建议。
互鉴融合,通变立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月28日下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于现当代文学学科会议室举行。郭晓霞、范煜辉、匡虹霓、刘婧文、信誉五位老师出席本次报告会,其中范煜辉老师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出席。该专业共八名同学参与考核,其中一名同学线上参与考核。
针对林立的论文,考核组老师指出该论文现状综述部分与题目的关联度有待加强,需增强文章逻辑的层次性与连贯性。除分析舞台剧台词内容之外,老师们为其提供了“考察台词语言的词性变化与表演实操之间相关联”的新思路。忻雨帆从“日本本土与冲绳关于文学的论争”“大城的冲绳战书写”“大城的战后书写”“冲绳人的身份认同”四个部分详细阐述大城立裕小说中的战争·战后书写,老师们认为该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仍需进一步厘清部分关键概念,并对其英文摘要写作给予了修改意见。
会议最后,老师们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对各位同学的论文进行集体评议。郭晓霞老师希望各位同学认真修改论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语史汇考,唯朴求实——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
10月29日晚,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语言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殷晓杰、陈年福、刘力坚、黄沚青四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九名同学参与考核。
会上,同学们依次展开详细报告。李明月的《殷墟甲骨卜辞省略句研究》对甲骨文卜辞省略句作出释读、分类,研究其成因与价值。考核组老师强调论述时应抓住主要角度,聚焦语法和语用角度论述的制定标准,注意术语“省略句”与“省略”在论文中的界定及使用。王雨露的《明清常用词“踩”“找”“躺”的用字研究》分别从事实篇、理论篇、应用篇三个部分,介绍并归纳明清时期“踩”“找”“躺”的用字情况与用字特点。在场老师纷纷肯定了该文的选题价值,并指出应调整论文标题。
最后,殷晓杰老师作会议总结,希望各位同学稳扎稳打,继续完善论文,为后续论文盲审做好充足准备。
史证相连,以研促学——中国史
10月30日,中国史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语言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分两组展开,赵瑶丹、于逢春、冯建勇、陈彩云、李义琼、王涛、姚建根、裴丹青八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十七名同学参与考核。
本次考核中,同学们就论文的整体框架与具体内容进行汇报。薛梅的《上海走私与江海关缉私研究(1932-1941年)》以1932年日军入侵上海至1941年上海沦陷这一特殊时期为背景展开探究。考核组老师提议突出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并提醒她增加报刊、书信、日记等辅证材料以避免史料单一。马佳聪围绕贸易时段、西洋参作医用的情况及近代国人观念等内容,详尽分析了近代美国西洋参在中国的消费情况,并就美国西洋参对近代江南社会的影响作出思考论述。该文角度新颖,受到老师们的高度认可,但仍需层层推进,加强论证的逻辑性。
最后,老师们对各位同学的论文严格按照评分规则进行集体评议。赵瑶丹老师劝勉同学们再接再厉、不要松懈,继续保持对学术的敬畏之心。
慎思明辨,锐意创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
10月30日下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专业中期考核报告会在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由陈青松、傅惠钧、唐善生、李艳芝四位老师担任评审。该专业八名同学参与考核。
黄丽霞的《洞口赣方言程度表达研究》从“形容词表程度”“程度状语表程度”“程度补语表程度”三个维度对洞口赣方言的程度表达展开综合式研究。老师们对该论文给予了鞭辟入里的指导意见,建议增加具有代表性的个例,分清主次观点。田筱鸥的《现代汉语“忙X”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构成分析、语义分析、句法分析、语用分析、识解机制和生成动因六个角度对“忙X”结构作出考察。老师们认为文中就“忙X”的语用原则需作进一步说明,在“有定性”上亦未明确点出对象。
本次报告会中,在场同学积极回应老师们的疑问,学术氛围浓厚。经考核专家组讨论决定,所有同学通过本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的阶段性考核。本次中期考核报告会的顺利召开使同学们在与老师踊跃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位论文有了更为系统且直观的把握。相信人文学子将在毕业季悄然来临之际,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文图:各专业中期考核秘书 / 统稿:余晓欣、李雨欣、陈思斯、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