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进谈“十九世纪美国排华运动的法律之维”

11月29日晚,中国政法大学胡晓进教授带来题为“十九世纪美国排华运动的法律之维”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历史系教授冯定雄主持,部分中文系、历史系本科生线下参与,两百余名本科生在线聆听。



会议伊始,胡晓进研究议题的重要性、学界研究丰富、法律视角相对匮乏国际关系特色的契合度四个方面阐释以法律角度谈美国排华运动的必要性



美国华人历史研究焦点问题为切入点胡晓进以“三个三”——三个条约、三部法律、三个判决角度展开论述,介绍法律维度下的美国排华运动。借《蒲安臣条约》《安吉尔条约》和《1894年条约》三个条约,点明十九世纪时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民工的剥削。

谈及三个法案对在美华人的严重影响,胡晓进指出1882年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在十年之内赴美剥夺在美华人入籍美国的权利;斯科特法案》限制出境华工和华人回美的权利;1892年排华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华人一年内需申请身份牌,违者递解出界,华人无权依照人身保护法获得保释。

最后,胡晓进细致地讲解了包括1898年黄金德案在内的三个案件判决情况。其中,他特别指出,黄金德案的判决确立美国的落地国籍原则,奠定美国出生公民权,对后世产生意义非凡的影响。

在互动环节,线上听讲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同学们踊跃提问,胡晓进也就多层面多维度去理解排华“移民政策与美国排华运动的联系”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讲座尾声,胡晓进总结性发言,启发学生思考十九世纪美国排华运动对当下中美关系的借鉴意义。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阮诗绮周语彤/文 王悦蓬/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