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录 | 邵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邵将,2019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根福教授。于《浙江社会科学》发表论文《水利主导权之争:近代浙西水利议事会的成立与改组》,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于《民国档案》发表论文《从内外交困到难以为继:战后南京民食配售问题研究》。曾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

“我很喜欢严耕望先生的一句话: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邵将说道。机缘巧合,他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在追随意愿和把握机遇的双重作用下他走得越来越远。但他仍清晰地认识到:“我有科研的意愿,正好赶上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对于生活与学术,邵将既有海阔天空之愿,又有脚踏实地之意;既有慷慨悲歌之风,又有久久为功之行。

国奖是邵将学习期间的偶然收获,他的目标始终是在规定的年限里多读书、多查档案、多发表论文。在学术上,邵将认为勤奋的重要性远大于天分与技巧。他表示“我始终觉得学术研究更需要的还是对于学术的虔诚、敬畏以及勤奋。这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够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光而不耀,静水流深

回顾学术道路,邵将最想感谢的是他的两位导师:硕士期间的导师王荣华教授和博士期间的导师张根福教授。邵将用“庆幸”二字概括跟随两位老师学习的心情。王荣华老师对学术的敬畏之心与张根福老师温文尔雅的风度都促使着邵将在学术道路上坚定前行。他坦言目前所形成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态度,都是在这两位老师的影响下习得的。

对于和导师的交流,邵将表示需以积极的行动和平常的心态面对。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诚和尊敬之心才能使师生关系走得更加长远。同门的师妹说:“我觉得你和咱老师越来越像了。”这句话给了邵将莫大的鼓舞,毫无疑问这是对我极大的夸奖,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有一天我的学术造诣也能够达到老师的水平。



霁月光风,心藏须弥

幸福感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去获得。学业之余,邵将喜欢通过看书、散步聊天方式去放松心情。他喜欢阅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书籍,并曾因喜欢法学而参加了司法考试。学累或与朋友聊天,或和女朋友去品尝美食于他而言愉快的交际总会给人带来舒适

在说到未来的展望时,邵将提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完成几部比较满意的学术作品,在完成基本的学术研究之外,写一部小说,替家人写一部回忆录。”问及缘由,他谈起了自身的故事纯粹只是对于长辈们的纪念,如果能够留下一份回忆录,他们应该会很高兴吧。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邵将不以功利为目标,怀抱自己的人文情怀,稳扎稳打,砥砺前行。此之志,与所有人文学子共勉。

文:鲍婧婧/ 图:由本人提供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