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如期举办。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叠加,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本次开题报告会采用线上形式举行。相关专业老师组成专家组出席报告会,各专业同学在会上对各自论文进行汇报。开题报告会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对保障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开题报告会要求研究生立足于科学前沿,围绕重要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开展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
中国古代文学
12月11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开题报告会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分两组展开,评审一组由慈波、陈玉兰、崔小敬、葛永海、孙晓磊五位老师组成,评审二组由高玉海、邱江宁、曾礼军和孟国栋四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十八名同学参与考核。
会上,同学们依次汇报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结构安排及所遇到的困难。陈文婷的《晚清文人王治本旅日诗歌研究》选题新颖,时间阶段界定明确,旨在对王治本1877年至1907年旅日期间创作的诗歌做出研究。老师们针对其论文中的文字书写规范、标题层级布局以及文人身份定位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意见。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刘柏良就吴趼人小说中反映的地域问题与文化现象展开了系统整理,其选题的创新性与框架的完整性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肯定,同时考核组老师指出应交代清楚地理详概的划分依据。
会议尾声,老师们表示在论文写作伊始要备好材料、理清思路,写作过程中应仔细思索、关注细节,争取早日提交满意的研究成果。经考核专家小组讨论决定,所有同学均通过本次开题考核。
文艺学
12月14日下午,文艺学专业开题报告会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参与本次开题报告会的有王洪岳、吴海庆、李震、赖勤芳、程镇海、肖炜静六位老师。该专业八名同学参与考核,22级同学在线旁听。
报告会上,同学们重点阐述了拟定的论文框架,并就选题缘由、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报告。与会老师认真听取各位同学的汇报,并从概念定义、框架结构、行文逻辑等角度给予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其中,关于朱季康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中的精神分析研究——以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为中心》汇报,考核组老师指出应从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中选取一人进行研究,或分析三者思想异同并提出结论性观点。程童昊的《巴塔耶共同体思想研究》试图对巴塔耶思想中共同体概念的最初意指及展开领域、无头者形象作为共同体关键隐喻的内涵等方面作出探讨。老师们一致认可了其选题的创新性,同时指出要“让巴塔耶说中国话”,研究需加强专业色彩,拥有自身学科特色。
会后,同学们非常感激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积极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学习。会议历时四小时,经专家组讨论决定,所有同学均通过本次开题考核。
世界史
12月14日下午,世界史专业开题报告会分为两组于线上同时举行。评审一组由冯定雄、李勤璞、刘昌玉、胡美、魏超五位老师组成,评审二组由孙群郎、周旭东、江晟、钱磊、吴起五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十二名同学参与考核,22级同学入会旁听。
会上,同学们就各自选题缘由、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等方面展开了细致陈述。徐圣围绕亚述和新巴比伦的对叙政策展开研究,考核组老师针对论文中题量和范围较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在论文标题上,老师们指出谢璟瑶的《1878年孟菲斯黄热病与卫生改革》的标题应修改为“黄热病在孟菲斯的流行”,而非“孟菲斯黄热病”这一容易引起误解的称谓。王鑫源的《斯提里科对蛮族政策研究》从罗马帝国后期的斯提里科对蛮族政策入手,考察该政策活动及其原因、影响,借此理解斯提里科主政时期西部罗马帝国面临的危机。老师们提议可以参考《古罗马的荣光》一书,并同中国古代的有关历史进行比较研究。
最后,考核组老师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结合建议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与完善,本次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中国史
12月16日,中国史专业开题报告会分为两组于线上顺利举行。会议评审一组由赵瑶丹、冯建勇、崔军锋、王涛、裴丹青五位老师组成,评审二组由赵瑶丹、陈彩云、姚建根、李义琼、符奎、李毅婷六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十八名同学参与考核。
报告会上,同学们就各自开题报告进行陈述。张兰心的《晚清海关贸易统计、贸易报告的传播与应用》重点考察海关总署对海关贸易资料对外传播的基本政策。老师们提出了精简标题、调整论文框架中的细节等建议。吴晨露以江浙儒学提举司为研究对象,从侧面探讨元朝江南统治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动的原因及影响。考核组老师认为论文想法较为成熟,但选题意义可以扩展到文化共同体。刘逸杰将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作为主要的研究材料,对东汉临湘县所代表的内地属县基层治安与行政运作问题展开研究。老师们赞赏其扎实的史料搜集能力,但表示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梳理线索,形成较为明晰的主线。
报告会尾声,考核专家组鼓励大家开拓研究视野,根据所提意见认真修改开题报告,积极投入学位论文的写作中。
中国古典文献学
12月20日下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开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会议评审小组由张磊、宋清秀、金晓刚、李义敏四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六名同学参与考核,22级同学参与旁听。
会上,同学们依次汇报了论文的选题对象、结构框架等内容。王依佳的《澉浦吴氏与明清之际浙西蕺山学传承研究》围绕家族与理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明清之际学术转型背景下的一个家族为中心展开研究。专家组认为要注意吴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对整个家族的影响,以及吴氏家族对蕺山学派的传承的影响,且需理清这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针对沈喆超的《兰溪鱼鳞图册地名研究》,老师们提议论文应当涉及地名学发展史,可参看《兰溪县志》等文献作为材料佐证。王淼的论文拟从《幼学指南抄》的文本材料入手,探讨该书的内容和体例。老师们肯定了该选题的研究价值,并指出了同学们需要共同注意论文的标题、过渡语的表述、繁体字写作的新旧字形等问题。
最后,老师们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结合开题建议,修改、完善论文内容,本次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汉语言文字学(方言)
12月21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方言)专业开题报告会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傅惠钧、殷晓杰、王洪钟、王文胜及黄沚青五位老师出席会议。该专业共七名学生参与考核。
报告会上,七名同学围绕论文框架、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项健群以《20世纪中叶浙江吴语语法研究》为题,拟从词法和句法两大方面对20世纪中叶浙江吴语语法现象进行全面描写和综合分析,重点讨论吴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及方言片的内部差异。老师们认为题目需要斟酌或另加说明,论文还需突出历史文献的实证价值。吴雨珊的论文旨在全面调查和描写浙江庆元江根蛮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同周边方言及泰顺蛮话进行比较。王文胜老师指出声韵调特点的表述和例字的选择需进一步完善;傅惠钧老师认为论文的创新之处不应止步于提供翔实的语料,可适当联系相关的语言理论尝试新的发现与突破。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认真结合老师们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本次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中国现当代文学
12月21日和22日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开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本次报告会分两组展开,评审一组由高玉、吴述桥、潘正文、俞敏华、孙伟民五位老师组成,评审二组由付建舟、李蓉、黄江苏、余凡、房栋五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十六名同学参与考核,22级同学参与旁听。
会上,同学们详细陈述了论文选题、内容框架、研究价值等方面的内容。陈雪莹的论文旨在通过对1928年至1937年间在沪作家中的小镇书写现象进行梳理,探讨小镇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性地位,由此探究作家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与意义。老师们认为可适当修改论文题目范围,如副标题可修改为“浙籍在沪作家的小镇书写”。侯双双在梳理鲁迅和许寿裳二人交往史的基础上,明确揭示出许寿裳在鲁迅生平及逝世后的角色定位和意义作用,以及二者的命运交织与互相影响。老师们对其选题角度的新颖性表示赞赏,同时提议可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许寿裳身上。
随后,考核组老师就报告中普遍存在的标题书写不规范、概念界定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详尽且切实肯挈的指导建议。经专家组考核评定,答辩同学均顺利通过本次开题考核。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
12月22日下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专业开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陈青松、傅惠钧、聂志平、唐善生和李艳芝五位老师出席本次会议。两个专业共十三名同学参与考核。
报告会伊始,同学们依次阐释了选题原因、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戴雨薇的论文题目为《极性评价构式“还得是XP”研究》,该文基于前人有关研究与构式理论对“还得是XP”进行梳理与整合,以揭示该句式在语用中极性评价义形成的动因。老师们指出还需进一步探讨该构式成分减少后是否还是当前构式的问题,在“还得是”的结构划分上,构式是否真的表达极性义还需要再进一步探讨。从历时角度出发,冯雪琴通过《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与释义整体的修订情况,对涉及新义的词语从音节和词性方面进行了研究。考核组老师建议借鉴前人对词典增补义项的研究,在大语言修辞视野下展开论述以提高研究聚焦度。
最后,老师们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结合老师们的建议,修改、完善论文内容,本次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2月22日下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开题报告会在线上顺利举行。会议评审小组由郭晓霞、范煜辉、匡虹霓、刘婧文、信誉五位老师组成。该专业共五名同学参与考核,22级同学入会旁听。
报告会上,同学们分别就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框架进行陈述。蒋庆梅的论文题目为《克里斯托弗·马洛戏剧中的地理观念与地理想象》,她以马洛戏剧中的地理元素为切入点,探讨马洛戏剧中所体现出的民族国家意识与帝国欲望。老师们在充分肯定选题的同时,提出了需要梳理马洛的戏剧作品与地理观念的关系、进一步思考章节标题拟定等意见。从普里莫·莱维大屠杀文学中的身体书写出发,唐伊伊试图考察“身体与意识”“身体与主体间性”“身体与世界”的关系,重新勾勒莱维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历程。老师们纷纷赞赏了其论文的选题角度,也希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关注人性与身体的内在联系,进行辩证分析、厘清相关概念。
报告会尾声,郭晓霞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希望同学们根据所提建议仔细斟酌,认真修改开题报告,积极投身到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早日提交满意的研究成果。
儿童文学
12月22日晚,儿童文学专业开题报告会于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吴翔宇和钱淑英两位老师出席本次会议。该专业十名同学参与本次开题答辩。
会上,同学们分别对自己论文的选题依据、内容构成、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陈述。熊威的《汤汤童话中的儿童主体意识书写研究》计划从作品人物“主体性”的失落与建构、作家写作中呈现作品人物主体性的策略、作家写作方向的转变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老师们肯定其论文内容呈现出细致性与哲理性,并希望论文内容中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完美诠释。赵哲宇的《残障的想象——以新世纪以来华文原创残障主题图画书为例》将目光投向新世纪以来华文原创残障主题图画书。老师们对该论文新颖的选题给予了赞扬,同时也表示论文内容需表现出对不同人群的包容,而非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二元对立。
开题报告会尾声,老师们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思考,适当调整自己的论文写作思路,并欢迎同学们就论文内容积极向老师们进行请教。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
12月23日上午,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专业开题报告会于线上举行。殷晓杰、刘力坚、张家合、黄沚青四位老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会议。该专业六名同学汇报开题报告成果,另有22级五位同学旁听。
报告环节中,同学们就各自研究内容作出阐述。罗维选取了日本明治时期三本具有代表性的商用汉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北京官话士商丛谈便览》《生财大道》《谈论新篇》的语言现象。老师们纷纷赞赏了其选题的价值与特点,并表示三本商用汉语教科书的词汇涉及文化内容较多,需阅读相关材料,抓住“三商”特色。王雨宁以《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世评话》为研究对象,将语法参项作为切入点,旨在找出南北官话的区别特征,研究南北官话语法的共时差异和历时变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汉语历史分布面貌的研究。老师们认为南北官话的语法差异需设定标准,应结合材料思考,多有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报告结束后,各位老师对同学们都表示了肯定与鼓励,并从专业角度给予了同学们中肯而宝贵的意见。经评议,老师们一致通过全部同学的开题考核。
为确保疫情下研究生工作正常进行,我院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和调整,科学制定了线上开题报告和论证实施方案,为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线下转为线上,不变的是评审专家组对论文开题的严格要求,不变的是硕士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高度重视。本次开题报告会的顺利举行,既为同学们后续的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我院从源头把关论文质量,严格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业水准。
(文图:各专业开题报告秘书 / 统稿:邱小萌、李雨欣、陈思斯、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