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提高研究生学术思维能力,寒假前后,我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各专业陆续举办了读书汇报活动。受疫情影响,部分专业的汇报转为线上或延期至开学后举行,但这丝毫不影响同学们踊跃分享个人读书成果并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的热情。
开卷有益,精益求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22年12月9日上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5幢115教室举行。郭晓霞老师应邀出席。
会上,王雅洁对卡夫卡《城堡》中的“窥视”行为进行分析,她分别从平民与管理者两种视角探析“窥视”行为的意义,并通过分析“窥视者”与“被窥视者”的不同命运,体现抵抗“窥视”的重要性。郭老师认为“窥视”的包含范围需要明确,例如村民等人对K进行的观察行为是否属于“窥视”有待商榷。从空间视域出发,徐盈对《宠儿》中展现的奴隶制创伤进行解读,她认为“甜蜜之家”这个封闭的空间是美国奴隶制的缩影,是人物创伤的根源。对此,郭老师建议加强对空间与创伤理论的了解与运用,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
针对同学们读书报告中存在的相似问题,郭晓霞老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应当注意解题;其次,应使用分析性的语言而非描述性的语言;最后,应注意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手不释卷,博闻强识——中国古典文献学
2022年12月12日与16日,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读书汇报会分别在25幢504教室和腾讯会议举行。张磊老师与博士生肖选搏担任点评嘉宾。
高学明以《汉语俗字研究》中的理论作为基础,对敦煌本《梵网经》中最具代表性的俗字作出分类研究。邱琮淏从《目录学发微》的内容与主旨出发,对余嘉锡目录学的思想体系和学理逻辑进行挖掘和梳理。刘锋以《古籍整理释例》简论《古书句读释例》中“误读”的相关问题展开汇报,她指出句读与理解文意相辅相成: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厘清文义,对文义的准确把握亦有助于进行正确断句。
同学们在此次汇报中互相取长补短,受益颇多。张磊老师对各位同学的读书报告予以肯定,鼓励大家提高考查难度,尝试与训练论文写作;肖选搏学长建议各位同学在撰写读书报告或者论文时,广泛搜集与整理材料,注意行文的规范和表述的严谨性。
学贯中西,韦编三绝——世界史
2022年12月15日下午,世界史专业读书汇报会在腾讯会议上举行。刘昌玉老师受邀出席。
罗少昕汇报的书目为《现代日本史》,她指出该书的主旨并不是叙述历史,而是介绍、阐述日本现代化的道路问题。通过对该书目的阅读,她意识到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去理解和把握历史,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本质。周青艳从《自由主义利维坦》的作者生平与主要内容展开汇报,重点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领导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及其内在逻辑。同时,她对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转型及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命运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汇报会尾声,刘昌玉老师作出总结。刘昌玉老师认为,读书报告应当对研究领域的书籍、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再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报告。最后,刘昌玉老师鼓励同学们加强课堂之外的书籍阅读,加快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为研究生生涯打好基础。
百读不厌,砥志研思——中国现当代文学
2022年12月15与16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线上顺利开展。本次汇报会分为三组,孙伟民老师、何炯炯老师、陶明玉老师应邀点评。
盛凌越和余俊杰从不同角度研习了李长之先生的《鲁迅批判》一书:盛凌越探寻鲁迅与李长之批评世界的相似之处,余俊杰则将目光投向了李长之的怀疑态度。胡子旭着重分析了韩东的诗歌《我们不能不爱母亲》,点评老师认为可以对“作为标准的韩东如何启发后来者”进行重点分析。倪斯捷以“参观者与旁观者——论《荒原》的双重叙事身份”为题展开汇报,点评老师表扬其分析细腻准确,同时建议关注《荒原》的创作背景,如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后宗教神圣意义的被消解和《荒原》中的圣杯神话因素。
会议最后,老师们建议大家要培养学术共同体的对话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从阅读走向写作,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去阅读。
博学笃志,力学笃行——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
2022年12月16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史方向读书汇报会于线上举行。殷晓杰老师、张家合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会上,赵鑫怡汇报的书目为《汉语语法史》,殷老师表示要关注先秦时期的出土文献以互证补充;张老师则建议阅读八十年代陆俭明先生的著作以完善文稿。针对樊润凯关于张树铮《蒲松龄<日用俗字>注》的汇报,殷老师赞扬其语言表述十分流畅,并对其所汇报的俗字与异体字、方言字、错字、别字等的区别予以赞同。以“论连动式”为题来讲述,张姿君有意识地寻找“甲骨卜辞”来佐证其对概念的离析。殷老师指出其汇报格式规范,形式活泼且有特点;张老师肯定其研究价值,并提出了参考文献的相关建议。
读书汇报的最后环节,两位老师作出总结与展望。殷晓杰老师点评道,此次读书汇报的全体同学态度端正,学风扎实,文稿内容详实细致,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张家合老师指出同学们具有认真的学术态度,并肯定了各位同学的进步。
刨根问底,活学活用——汉语言文字学(方言)
2022年12月20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言方向读书汇报会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王洪钟老师、王文胜老师应邀出席。
叶晓影以粤语为例,结合侯精一先生的《现代汉语方言概论》探讨了粤语的主要特点、粤语与状语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广州话无介音的现象。点评老师表示其条理清楚,并给予了许多细节上的修改意见。张悦以游汝杰先生的《汉语方言学教程》为研读对象,结合自己的母语方言赣语进行汇报。老师们对其所提出的考本字的难题予以耐心解答,同时建议针对不同学者对方言区的分类依据做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对游汝杰先生著作的论述需反思是否将有关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报告会尾声,点评老师对同学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予高度肯定,并就同学们汇报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建议,鼓励各位同学依据建议适时修改,将报告内容更加完善。
持之以恒,学而不厌——中国史
2022年12月16日与2023年2月24日,中国史专业读书汇报会分别于腾讯会议和历史学科会议室举行。冯建勇老师、姚建根老师应邀点评。
陈梓辉汇报的书目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他探讨了“中国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命题,并提出了要走出自己的现代化之路的倡议。冯老师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进行提问,双方展开了精彩的互动,各参会同学都有所收获。基于后现代主义历史学中关于历史文本化的讨论,刘莲泽着重分析了《王氏之死》第三章中关于寡妇群体的书写,和同学们交流了“历史研究写作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使用的度”等问题。姚老师点评道,历史写作需要多样化,将历史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应通俗化。
整场会议井然有序,每位同学都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探讨环节中大家各抒己见,获益匪浅。冯建勇老师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结合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读书报告。
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文艺学
2022年12月23日晚,文艺学专业读书汇报会在腾讯会议顺利举办。赖勤芳老师和博士生林华琳应邀点评。
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情况与心得体会。陈洁晨以“实用诗学”串联起《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的观念,讲解了柏拉图的美学观。赖勤芳老师指出,仅着眼于柏拉图美学观念论证不够充分,还应结合柏拉图的哲学展开思考;林华琳学姐认为,“实用诗学”的概念还需进一步明晰。赵桂祥围绕《原始艺术哲学》中的关键概念,讨论了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并以“连续统”模式进行评述。赖勤芳老师和林华琳学姐都肯定了其运用“连续统”模式的新意,随后提出了相关问题以供打开思路。
会议尾声,赖勤芳老师作总结性发言,他归纳并指点了同学们在汇报内容上的不规范处。同学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听取老师建议,做好文章的修改工作。
博古通今,孜孜不倦——中国古代文学
2022年12月23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在线上顺利举办。本次汇报会分为两组进行,崔小敬老师、方媛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刘涵从文学空间的角度来解读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所构建的异域世界,通过文本细读来感知作者在异域空间书写中所寄寓的人文情怀。崔小敬老师对其选题的新颖性表示肯定,但也指出报告中存在“真腊”“吴哥”“高棉”等历史地理概念杂用且缺乏明确定义的问题。杨桂华关注到《离骚》中除了“香草美人”意象之外的“三次求女”意象,分别从屈原为何求女、求女的喻意以及求女为何失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方媛老师表示不能把《离骚》看成完全的自传体,建议其参阅相关论文进行完善。
读书汇报的最后,点评老师对同学们表现出极强的学术创新精神给予了赞扬,同时指出部分同学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主观化、功利化的倾向,应当加以改正。
涉笔成趣,自成风格——儿童文学
2022年12月26日下午,儿童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线上顺利举行。吴翔宇老师、博士生张颖担任点评嘉宾。
从爱、顽童、自然的角度,张竹君提出了关于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的一些思考,探讨了有关“母爱型”“父爱型”两种爱的母题的分类方式和命名问题,进而提出了对“自然的母题”作品中的人类情感和审美取向的思考。曾铭对尼尔·盖曼的幻想小说《坟场之书》中“饮食书写”在人物、情节、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拓展盖曼作品的阐释空间,并丰富饮食书写的案例研究。基于广泛阅读班马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作品与创作作品,唐浩对班马部分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创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探讨其当代意义。
汇报尾声,吴翔宇老师对各位同学的读书报告给予了中肯评价和宝贵意见,提醒同学们在进行汇报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避免磕磕绊绊。张颖学姐则肯定了部分同学研究角度的新颖性,建议展开深入研究。
积少成多,学以致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
2023年2月19日下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读书汇报会在语言学科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李艳芝老师作为点评嘉宾。
郝福兴结合语义三角论,对《语言哲学研究》中关于柏拉图对语言符号的模糊认定展开分析。李老师指出,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比较前沿的构式研究领域,但关于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和理据性问题的争论还未完全定论,这不仅要从古代先哲的讨论入手,还要关注当代的研究。金莹以《语法研究入门》作为汇报书目,对书中关于虚词“给”的用法和省略的举例作出探讨。李老师举出类似语法化的例子对其疑虑进行了清晰的解答,建议参照《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一书中有关论述进行辨析。
同学们的汇报结束后,李艳芝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研究生时期的读书经历,鼓励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读理论研究前沿的书。同学们在老师的点评和分享中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至此,人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读书汇报会圆满结束。本次读书汇报中,同学们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此次活动既搭建了学术沟通的平台,更为今后的学术实践提供了指点迷津的机会。我院学子将不断提高阅读兴趣、累积自己的专长,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研究。
(文图:各专业提供/统稿:鲍婧婧、李雨欣、王红、陈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