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萌生。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丰富女职工文化生活,加强女职工精神文明建设,让厨都巾帼们度过一个祥和的节日,3月10日下午1点30分,在学院工会高玉海主席和金科委员的带领下,人文学院工会组织女教工开展了一系列娱文活动。
下午,阳光明媚,女教工队伍首先来到的是草莓采摘园。伴随着欢声笑语,沐浴着和煦春风,老师们踏入了草莓大棚,清新的草莓果香扑鼻而来,一派清新的田园气息,放眼望去,鲜红的果实在一垄垄碧绿的草莓秧中若隐若现,红绿交映,一片生机勃勃。
每人提着一个小篮,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垄上,不时地挑拣、对比着,说笑间将一个个香甜可人的草莓收入篮中。在这里,大家陶醉于春意萌动的生机,体验着春天的采摘乐趣。不一会后,每个人都有了丰硕的成果。大家拎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田间地头拍照留影,留住了这紧张工作之余的轻松时刻。
随后,女教工们来到了新昌桥村。一排排整齐高大的楼房,一处处精致的美丽庭院,一幅幅生动应景的墙绘……我们走进了坐落在此的“小木头雕刻艺术空间”,观赏木雕艺术品。采集木料、构思造型、雕刻成型、打磨抛光,经过一道道工序,木头被创作者赋予了生命。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神佛造像,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满艺术的温度。
乡村,是可以让心灵诗意栖居的精神麦田,也拥有滋养“非遗”的土壤。“小木头雕刻艺术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动手的机会,是文化艺术与自我实践的浪漫邂逅。
在现场非遗老师的指导下雕刻、打磨、穿线,她们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动手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木制挂件制作的乐趣。她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亲身体验,拉近了传统艺术文化的距离。“小木头雕刻艺术空间”将木作技艺引入老师们的生活学习中,丰富了课余生活,普及了相关文化知识。
傍晚时分,女教工们参观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美景,随后一起聚餐。在餐桌上,老师们举杯畅饮,开怀畅谈。结束短暂的休闲时刻,她们又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文/刘婧文,图/肖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