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仲伟民教授“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谱系”讲座

320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于我院学院研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谱系”的讲座。胡铁球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同学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仲伟民向同学们展示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致脉络。仲伟民表示,“从学术史脉络上讲,陶希圣、梁方仲、汤象龙等是奠基者,傅衣凌、吴承明和李伯重则是这一学术传承中三个前后相继的代表人物”。

 

 

仲伟民评价傅衣凌为开风气之先的学者。他强调,傅衣凌提出的“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契约文书证史”这一治学理念影响深远。由此,他启示在场学子,学历史要重视读材料,更要学会带着理论去读材料,这样才能读出问题。仲伟民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多做田野调查,深入对史料的理解。

仲伟民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南北两大学派。其中,南方“傅衣凌学派”更注重人文因素和新材料,北方“吴承明学派”则在重视新材料的同时,更重视社会科学新理论与新方法。

提及社会科学治史四位代表性人物,仲伟民认为,梁方仲和汤象龙注重计量化研究,梁方仲更偏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汤象龙更关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吴承明的研究受傅派影响,更具经济学色彩,李伯重则融合傅派区域社会研究和吴派专精经济史的长处。

 

 

最后,仲伟民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无疑是目前中国史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他们将材料考证与理论方法两方面均衡地结合起来,使这一学派成为未来中国史学界一个极富活力的流派。

讲座尾声,胡铁球对本次讲座做总结性发言,并给予高度评价。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赵璟溪/ 夏挺阁、叶一涵/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