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锐意进取——第十七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专场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

3月21日晚上,我校第十七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在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付建舟老师与儿童文学专业钱淑英老师应邀担任本场点评嘉宾。我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部分同学线上参与。



首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报告。蔡铿带来了题为《文本的沿袭与演变:从〈林海雪原〉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报告,他从被隐匿与被改造的女性形象、杨子荣形象的艺术流变、智斗场景的改写、如何走向现代这四个角度阐释了《林海雪原》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文本改编以及影响其改编的因素。卫俐米的汇报题目是《〈轮盘〉小说集中“你”之问题初探——兼论徐志摩小说的现代性》通过梳理徐志摩《轮盘》文本中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所指,来挖掘徐志摩小说中的现代性因素。

付建舟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点评。就蔡铿的论文,他认为考察文本沿袭和演变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同时也指出文章存在缺乏核心和主线的问题随后付老师以林纾为例来阐释翻译小说也可作为文本演变的研究内容。针对卫俐米的论文,付老师赞赏其运用了叙事学的研究视角,建议进一步突出第二人称“叙述者自我对话”的特征,将其作为人的主体性特征来点明现代性和叙述人称之间的关联。



儿童文学专业的孙天娇为大家分享了《民间童话中的恐怖叙事与伦理困境——围绕“格林童话”和“林兰童话”的比较》,她以“格林童话”和“林兰童话”为研究对象,讨论民间童话的恐怖美学和儿童成长的伦理困境之间的关系。刘柠以《返观童年——〈遗忘之海〉成人叙述者介入特征及其意义研究》为题,通过关注文本中成人叙述者介入的特征,分析成人叙述者性格中的矛盾性,并探寻其声音在文本中出现的意义。 

钱淑英老师认为两位同学在理论性探讨方面的努力十分可贵,同时也提供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孙天娇从悖论、关系的小角度切入伦理的大主题,刘柠可以从声音存在的意义层面展开深入分析。

报告会尾声,点评老师作总结性发言。付建舟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投稿论文质量,提醒同学们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进取,勇于创新。钱淑英老师表示本次报告会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至此,本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胡安琪 / 图:万雨骞)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