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跨越边界——第十七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专场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

3月23日晚上,我校第十七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在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安宁老师与文艺学专业肖炜静老师应邀担任本场点评嘉宾。我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



首先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报告。刘志伟的报告题目为《现代化与“逃离”—论卡夫卡〈城堡〉的官僚书写》,他以“官僚书写”为核心,从“理性机器的崩溃”“隐而未现的城堡高层和帝国晚期的撕裂”“自我书写与生命书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其现代性与逃离特征。丁洋在题为《高乃依的〈俄狄浦斯〉与17世纪的法国君主观》的报告中,以17世纪法国的政治环境为参照,从“贵族英雄”和“君主英雄”两个维度作出文本分析。

在点评环节中,安宁老师高度肯定了刘志伟对论文关键词的把握、文本选择的特殊性、资料搜集的丰富程度,同时表示论文可深入探讨“塞壬的沉默”中的“沉默”。针对丁洋的论文,安老师认为其论文选题、切入角度与论述内容皆有出彩之处,并建议进一步斟酌报告中引入的“身体”概念。



文艺学专业的报告中,方裕周的《“流水柔弱,终胜顽石”—论本雅明对现代性神学灾变的“弥赛亚式自然”修复》针对本雅明思想与神学的联系,以现代神学的吊诡之处为切入点,探寻“弥赛亚自然”的弥合之法以及本雅明思想与庄子的相似之处。陈汝佳的《物性—西方物质文化研究关键词研究》以西方物质文化研究为视野,从“聚集性”“主体性”“本体性”等角度对“物性”进行分析归纳。

肖炜静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点评。她赞赏了方裕周论文的完备程度,认为需要更加明晰“永恒的消逝”与“不死与不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逻辑性与针对性。肖炜静老师表示陈汝佳对材料的选择值得肯定,建议明确“物质”和“物”的关系与区别、优化论文结构。

报告会尾声,安宁老师对本场报告会作总结。安老师对本次报告会的论文选题的深度与广度予以肯定,提议在论文写作中需注意写作格式规范,厘清题目和关键词的关系,在学术研究中找到边界、跨越边界。至此,本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陈思斯/ 图:李雨欣)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