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幽发微,深稽博考——记邱靖嘉副教授“解观与元修三史的正统之争”讲座

3月25日晚上,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邱靖嘉副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历史学学科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解观与元修三史的正统之争”的讲座。中国史专业陈彩云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到场参与。



讲座伊始,邱靖嘉老师指出元修辽、金、宋三史的正统问题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他从参与修三史的解观上书《正统辩》一事展开讨论,并从解氏族谱、地方志、解缙文集等各个版本的历史文献出发,对解观其人进行了介绍。谈及解观《正统辩》,他指出《正统辩》的核心论调是“正宋统以概举辽金”,具体有“明国朝之大体”“稽先哲之成法”“证时贤之确论”“审事变之微权”四个方面。

随后,邱靖嘉老师从元修三史的正统之争的背景来观照解观上书事件,分析其学术价值和思考研究新角度。关于解观《正统辩》及其上书事件对讨论元修三史的学术意义问题,邱靖嘉老师谈道,一是为了解修三史过程中史馆内部的正统争议情况提供了详实鲜活的案例,二是有助于观察元人对三史正统问题所持立场之分野。



针对修三史过程中史馆内部的正统争议情况,邱老师列举了杨维桢《三史正统辩》、陈桱《通鉴续编》、周以立万言书等个案对于修史的争论以供同学们理解。对于元人对三史正统问题所持立场,邱老师指出,史官中的纂修史臣大多支持尊金统这一主旨,而解观等人的尊宋统之说属于少数派意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域问题导致的“北人”尊金统,“南人”尊宋统。对此,邱靖嘉老师认为不能截然以南北为分,他通过《正统辩》和其他史料举例了与之相反的个例。此外,邱老师引申出解观《正统辩》还可能对明初最高统治的三史正统观念产生潜在影响。

讲座尾声,陈彩云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对本场讲座予以高度评价。陈老师对本次讲座中的一些细节发表了看法,并类比唐代贞观年间的修史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与思考。在提问互动环节中,邱靖嘉老师就“修三史的正统之争是南北之争还是夷夏之辨”“正统论的流变”“绝统论的提出和含义”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文:鲍婧婧 / 图:徐溶澄)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