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亚:江南淮北社会差异漫谈

326日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为我院学子带来题为江南淮北社会差异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历史系教授胡铁球主持,相关专业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马俊亚从自己的生活和求学经历谈起,以亲历者的身份,简述江苏的南北区域差异。进而,马俊亚将视角由差异的共时性转向历时性,通过苏北这一局部纵览整个淮北,展开对江苏区域变迁的“乾坤大挪移”的论述。

以江南为参照马俊亚从农家经济结构差异、阶级和社会结构差异以及封建国家权力的介入三方面,精要地阐释南宋以后的淮北与江南在社会发展史上地位逆转的根本性原因。马俊亚指出,江南的农家经济结构从“织布主布化”向“工业主业化”演变,淮北则是由“男耕女织”变为“男耕女不织”,最终又归于“男耕女织”。为增进学生对社会结构差异的理解,马俊亚引用“冒险家的乐园”和“特权家的乐园”两个概念区分淮北的“哑铃形社会结构”和江南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进一步指出苏北军政地主阶级上层与底层人民之间阶级不流动的弊端。在封建国家权力的介入方面,马俊亚特别提到,废弃海运、采行河运是重大的决策失误,这一举措不但在财政上耗资巨大,更酿成了黄河在淮北大部分地区泛滥的严重后果。

除上述三方面,马俊亚还提到,江南富足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士绅群体、长期的经济地位,强盛的精英团体等都为江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后来居上提供了助力。


 

马俊亚用故事化的漫谈将艰涩的学术问题阐释得清晰易懂。漫谈点面结合,旁征博引,既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又不乏周密严谨的数据支撑,将学术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讲座现场掌声频发。

在阐发观点的同时,马俊亚穿插对相关研究者著述的介绍,鼓励同学们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此外,马俊亚热情鼓舞在场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强调在学培养和提高历史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踊跃发言。马俊亚就“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共性”“中国近代社会的衡量标准”“黄河与淮河的存在对苏北社会发展的影响”“漕运政策与官僚集团的利益勾连”等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讲座尾声,胡铁球作总结性发言,并对本场讲座予以高度评价。

(谢彦婷/文 古力皮亚/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