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专经与明代科举地理研究的三个维度——记丁修真教授讲座

4月17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丁修真教授主讲的“科举专经与明代科举地理研究的三个维度”讲座于学院四楼研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我院陈彩云教授主持,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丁修真介绍科举地理研究的“元问题”及其问题,试谈科举地理这一学术命题发端时存在的问题。对于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书,表示“其方法论是值得推崇的,其结论是危险的”,进一步指出这问题依旧存在当今的科举人才研究中。一些看似深度的关联,正逐渐失去解释效力;在选题相近的讨论中甚至存在互相抵牾的观点。

结合个人研究与前人探索,丁修真引出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的方法——专经视角的发现与研究实践。将专经视角与科举录取结合,丁修真举出专经视角的三个维度:决科之利科举的竞争科举的谱系与盛衰。



为解释“决科之利”,丁修真讲到宋始的“分经取士”以及“一经传家”地域专经的现象。他指出:政府调控下北宋各经录取比例有所调和,至南宋其比例人数已再次变化。

借春秋专经研究,丁修真分析春秋专经录取人数消长图从徽州一变至苏州再变至后期多元竞起科举竞争的地方性藩篱得以突破。同时,他以明人李贽的专经变化策略为切入口,与整个地区科举优势阶段性变化联系,用地域、年份、各经录取情况等切实的数据解释李贽的策略变化过程。

谈到科举的谱系与盛衰,丁修真将常熟和昆山两个相邻地区截然不同的专经情况进行对比。此外,他将目光落到“科举史上的小地方”——祁门探讨祁门春秋盛衰原因。丁修真深入地方社会肌理,为科举地方的盛衰提供研究视角。



专经视角的三个维度分别从宏观、综观和微观修补了丁文江人才科举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丁修真总结道。接着,他提出科举专经继续拓展的方向,即数字人文和经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深度解读。

联系现实,丁修真指出科举专经的目的是更好选拔人才,实践结果受政策和制度影响。基于当下高考模式,他发现高中历史学科受制度影响并进行反思与考量。



提问互动环节中,学生们提出疑惑,丁修真耐心回答,并提醒同学们研究有时需要交叉要注重相关领域的成果。至此,本次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唐煜童/文 应雨彤/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