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永远,行之有范——记田国华老师“教师的成长及路径”讲座

4月16日上午,浙江省首届高中“浙派名师班”学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田国华,基于自身在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的教学经验和人生故事,为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教师的成长及路径”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教授陈彩云主持,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卓越教师班学员、硕士生等数十人于学院研修室参与聆听。



讲座伊始,田国华以“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有哪些”“我们离好老师还有多少距离”“我们如何能有目标地奋斗着”等四个“原点”入手,叩问在座学生。田老师立足自身经历回答以上问题,在“十年磨一剑”后成为高级教师,在“浙派名师班”的锻炼中,迎来新的机遇与平台。田国华逐渐领悟出好老师的标准:明确的任务与教学目标,通过框架展开目标演绎,精准把握教材和教学时间。这些观点为本次讲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接着,田国华两个核心问题“我们离好老师还有多少距离”“我们如何能有目标地奋斗着”解读教师的成长与路径。他先后从“师者,我们要修炼什么”“范者,我们要擅长什么”“群者,我们要协调什么”“人者,我们要追逐什么”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

针对师者的修炼,田国华“德”字的演变入手,指出一个教师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而师德就在我们身边,认真、端正、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任务等,都是师德的体现。田国华进一步强调,“时代越进步,教育越发展,社会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也就越高。以勤育德,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由之路”。

就问题“范者需要擅长什么”,田国华认为课堂与成绩是教师的生存之本,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使历史课堂具有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田国华执着踏实地行走在课堂教学研究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教师要敢于挑战自己不肯做的事情,要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中心,才能通过课堂有效地使学生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陈彩云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向田老师答疑解惑。田国华耐心地一一进行回应,最后以“努力改变课堂的某一个角落”为收束,寄语人文学子,要更有底气和志气地走上历史讲台,用智慧与力量为培养健全合格的公民。



本次讲座属学院“丽泽卓越教师计划”系列讲座之一,通过讲座,与会同学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体会到“为人师”的不易和快乐,对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王红艳/文 应雨彤/图)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