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芜存菁,破旧立新——记胡传志教授“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例说”讲座

51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于22504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例说”的讲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邱江宁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与同学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胡传志老师表明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似易实难,其常规的研究思路从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流传与影响四个角度展开,是一种“教科书模式”。对此,他表示研究者需做到“祛魅”,深刻认识到“教科书模式”的危害,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关于古代作家个案研究,胡传志老师分别从大作家的个案研究与小作家的个案研究两种情况展开阐释。他认为研究大作家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突破点在于局部而非整体,而小作家数量众多、参差不齐,要慎重选择研究对象。

胡传志老师从生平、作品、流传与影响等方面对古代作家的个案研究作出分享。他表示大作家生平研究需具有新意,不宜过分琐屑,并非所有的生平研究都具有文学意义。随后,胡老师以“杨万里诗歌”“遗山复句”为例,点明研究大作家的作品需要从薄弱环节入手,发现有意义的话题,切忌贪全与凭空构造框架。针对大作家的流传与影响研究,胡老师指出研究应从丰富的文献资料中寻找规律以挖掘作家的文学史意义,而非作一般性的纵向描述。

谈及小作家的个案研究,胡老师举例“南宋诗人徐似道的生平与创作考”,表示研究者可以从全集、选本、文学辞典、百科全书、教科书等相关资料展开论述与弥补不足,以此体现小作家的研究意义。此外,胡老师通过“南宋程卓《使金录》”“郑经及其《东壁楼集》”“完颜亮诗词研究”等例子表明小作家的研究重点不是文学成就与艺术创新,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各种问题。他谈道,研究小作家可以从其侧面进行观察,也可以将多位小作家并置一起分析研究。对此,胡老师建议参考相关个案研究的论文琢磨研究角度,做到以问题组织框架,搜集并结合不同资料加以拓展。

思路往往比材料更加重要,某一个案研究就是一个据点、一颗棋子。胡传志老师总结道,研究者要由一个点走向N个点,可以连成线、连成片,不断扩大自留地的面积。



讲座尾声,邱江宁老师对本场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并作总结性发言。邱老师肯定了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中思路的重要性,并建议同学们要具有开阔的视野与深远的立意,寻求新颖角度并做到见微知著。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地交流与提问,胡传志老师就“问题意识的培养”“作家创作风格的转变”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穆煜鲁 / 图:樊润凯)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