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华萃,共论新篇——记“新文科视域下的文学研究及文学理论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对话教学”活动

6月9日晚,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协办的“新文科视域下的文学研究及文学理论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对话教学”活动在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会议室举行。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易闻晓教授应邀出席,对我院师生提出的诸多问题畅抒己见,精彩纷呈。



本场活动由我院葛永海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到场参与。



活动伊始,我院青年教师孙伟民博士提出关于中国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及研究的问题,四位教授分别发表看法,从著名作家和非著名作家两类群体出发,阐述两类研究的不同侧重点以及注意事项,并在“年谱所收录的资料必须真实”这一要点上达成共识。



对于我院教师范煜辉老师提出的“新文科视域下文学类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这一问题,易闻晓教授以文史哲交融现状切入,举汉赋研究考据为例,点明文学研究中文本的核心地位,指出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仍是研究重点。



“要重视培养对文本的敏感性”,面对学生提出的个人阅读体验和名家解读相异的问题,陈引驰教授肯定了直观阅读感受对文学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肖瑞峰教授在此基础上以“苏轼抄书”典故为例,强调自主揣摩和分析与对文本的悟性同样重要。



朱国华教授就同学提出的“如何进入文学理论”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朱教授建议同学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对何种文学理论感兴趣,后“顺藤摸瓜”学习相关概念,在此过程中明确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互关系。



活动最后,葛永海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教授和到场的学生表示感谢。本次活动气氛活跃、内容精彩,我院师生在新文科建设及专业学习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徐思琦/文 徐思琦/图)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