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刘子灵:径行直遂,青云万里

刘子灵,2020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聂志平教授,现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以第一身份(导师二作)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江西吉水方言的泛义动词“舞”》一文,以第二身份(导师一作)被CSSCI来源集刊《语言研究集刊》《对外汉语研究》录用论文篇,并以独作身份在“第九届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和“新文科视野下中文与中文教育学术论坛”(广西大学)上报告论文;曾获2023届浙江省级优秀毕业研究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特别奖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以梦为马,以劳为缰刘子灵选择语言学专业,是源于兴趣,而将兴趣与事业进一步相结合,则是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刘子灵认为语言学学科接近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讲究实证和证伪,需要数学、逻辑学等理性思维。他深知自身喜静的性格和崇理的志趣,而做科学研究正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性,因此多方考量之下,他选择踏上了考博之路。

以梦为犁,乐此不疲。图文信息中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刘子灵享受其中,巨大的藏书量更是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谈起学习方法,刘子灵提出了三点深刻体会:一是学习大家治学门径,阅读各领域大家的个人自传、治学经验分享以及大家纪念文集,不失为一种阅读调节的好方式;二是为每日阅读量与学时设定下限,结合自身情况,刘子灵为自己制定了“每日至少阅读50页专业文献+每日至少保持6小时学习时间”的下限目标,根据一天三个时段的效率特点对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三是留心观察,通过记录有趣的语言现象和问题,将科学研究融入到平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学问之乐趣,在无形之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语言敏锐度,增强问题意识。

但行耕耘,终见光芒。论及文章的写作,刘子灵感叹好文章需要时间的沉淀。就文章选题来说,他建议把握住“小题大作”和做好文献综述两个要点;从文章构思来讲,他强调需大量研读经典著作,在多看多仿的基础上勤加思考,乐于作文,及时捕捉灵感,拟为大纲;就修改文章而言,他指出不吝修改,方成精品,以读者视角重阅重思,与己切磋,深思重建从而成就文章亮点。

眼放光芒,脚有力量。刘子灵始终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面对考博路上的诸多压力,他倡导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可以选择静卧来反省自身,或去篮球场大汗淋漓一场以释放情绪。应对挫折,他始终坚守初心,沉心静气,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热爱之事。日复一日的时间自控、计划自制,渐成自然,保持这种自由自律的状态,他乐在其中。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回首考博之路,刘子灵一直非常感恩导师聂志平先生,说道:“先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为人风趣,总能以事例给予我鼓励与启发,每次与先生的交流,如沐春风。”

迎朝送暮,追光而行。在青春的华美篇章上,刘子灵添上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人生新的起点,相信他将继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赓续前行!

(文:邱小萌 / 图:刘子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