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浙江师范大学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浙师大正阳楼报告厅举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玉梅,西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主任汪德军,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廖波,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葛永海,执行主任宋清秀、颜越虎出席揭牌仪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及全国各地方志办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冯昊青主持会议。
浙江师范大学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成岳冲、崔唯航、郑金月、张根福为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浙师大副校长张根福代表学校向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方志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政、存史和育人作用,对促进“两个先行”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将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产出高质量方志成果,发挥方志存史镜鉴作用,力争在建设周期内把中心建设成方志编修与方志文化的研究重镇、新时代方志文化的传承高地、方志人才的培养基地,努力为打造新时代浙江文化高地作出更多贡献。
浙师大副校长张根福致欢迎词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玉梅致贺词。她指出,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下、未来,是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对于强化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与中心加强交流,加强合作,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共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地方政党责任担当。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玉梅致贺词
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指出,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意义重大, 是践行习总书记文化思想的一个实际行动,是擦亮浙江方志文化金名片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心致力于传播方志文化声音,传承方志文化内容,发展方志文化研究,促进了浙江方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扬弃”精神在协同具体创新中的实践。
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致辞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指出,中华文化绵延至今,方志功不可没。浙江是中国方志文化之乡,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全国方志界的一件盛事。作为浙江省级的研究中心,一方面,要守护好、传承好、挖掘好方志文化的传统,做优秀传统方志文化的挖掘者、研究者、阐释者,为方志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面向现实,做新时代的记录者和守护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方志走进寻常百姓家,承担起新文化建设的使命。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致辞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回顾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的渊源,以“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为线索,指出史、志、谱各有旨归,应真实记录原委,以作镜鉴,自觉交待地情,以明根脉。中心要依靠浙师大人文学院等单位的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发挥高校学科建设之所长,把学科体系建设做得更完整,把学术研究做得更厚重,培养更多优秀的方志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方志文化中心”、全国一流的“方志文化高地”、全国卓越的“方志文化旗舰”,弘扬深厚的方志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致辞
随后,《〈浙江通志〉质量与特色研究》首发式隆重举行,副主编颜越虎对书籍编撰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向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吉林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等单位接受赠书。
《〈浙江通志〉质量与特色研究》首发式
首发式结束后,主席台领导为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特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最后,在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巴兆祥,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研究员潘捷军,浙江大学教授梁敬明依次进行主旨发言,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为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论坛
浙江师范大学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方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聚焦“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总结、提炼、阐释“浙江方志经验”,产出满足于文化建设和治理现代化需求的高质量方志成果,发挥方志“回溯过去、服务现在、展望未来”的存史镜鉴作用,传承方志“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以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成果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省域文化发展,为打造新时代浙江文化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