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我院2023年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校级选拔赛于人文报告厅举行。我院党委副书记陈海峰出席颁奖仪式,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主任宋秀玲,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费锋,我院兼职博士辅导员陶明玉、辅导员叶毓婷担任评委。

本次大赛共11位选手入围,赛事流程分为主题陈述、评委提问两个环节。其中主题陈述环节限时6分钟,评委提问环节限时2分钟。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章筱语借一首歌谣开启决赛之路。以《以赤子之心,照万家灯火》为题,章筱语认为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师德师风都是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必不可少的素养。

林小草结合自己在民工子弟小学的支教经历,导入“留下‘流动的孩子’”的主题。她将“成为民工子弟小学老师”设为目标,把更新专业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专业能力纳入短期培育规划,并将“师范生—民工子弟小学老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这条道路视作长期规划。

俞坤宏以“专研传世文书,声动华夏历史”为题,围绕古文书博物馆专家型讲解员的职业初心展开主题陈述。在评委提问环节,费锋就“博物馆的数字化讲解与人工讲解的矛盾”发问。俞坤宏认为,人的思考能力是无可替代的,专家型讲解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当培养因材施讲的能力。对此,他将进一步积累学科知识,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

“童年的灯火,一定会照亮更多的人;家乡的皮影文化,一定会走得越来越远。”姚颖蕾以“看影戏人间”为题,讲述成为一名非遗经纪人的职业规划,表达了推动塘栖河西埭村皮影戏发展的坚定决心。

综合成绩第一入围研究生支教团,刘涵积极参加龙州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获评龙州县优秀支教志愿者。她以“以文化人,‘涵’育新人——‘四有’语文教师成长方案”为题,具体讲述对“四有教师”的理解与追求。刘涵表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给她留言的纸条让她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双向奔赴”。

黄舒琰以“以‘文’载道”为题,分别从做热心公益的“时代筑梦者”、做立德树人的“时代大先生”、做中华文化的“时代传承人”三个角度讲述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最终点评环节,费锋指出行动规划不足、行为计划笼统两点整体性问题,建议选手进一步将自己的成长行为与目标职业的要求匹配。
陶明玉肯定了各位选手对于未来职业的清晰规划,认为此次赛事有利于引导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与择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始于兴趣,成于热爱,陶明玉总结:“保持对所在行业的热爱,是更加珍贵的求职法宝。”

经过激烈角逐,刘涵、俞坤宏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姚颖蕾、章筱语、林小草、黄舒琰获二等奖,王婧、张瀚之、蔡晨慧、邵思洁、薛涵熙获三等奖。




(王亭婷、王悦蓬、江一倩、徐梦琳、陈欣怡/文 王依璇、夏洋洋/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