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王欢应邀在我院24-10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时间、祸福与重生:托勒密和罗马埃及的黄道十二宫”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冯定雄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王欢分别解读了时间、祸福与重生在黄道十二宫中的内涵并对黄道十二宫的起源和希腊化时代背景进行了介绍。黄道十二宫产于两河流域,两河古代先民对时间和空间认知的一种表达,它使得时间和空间表达具象化,以此预测祸福。进入希腊化时代以后在希腊化与斯多葛主义的影响下黄道十二宫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其次王欢利用占星板和纸草等原始文献,分析了黄道十二宫在神庙、丧葬等传统宗教仪式中的运用,并讲述了不同时代黄道十二宫图在宗教场所或者墓葬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王欢介绍了部分出土的纸草和占星板解读现状,向同学们传达了实践的赫尔墨斯主义与黄道十二宫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作为神谕变体的占星术。
最后,王欢认为从对希腊化时代黄道十二宫的研究中可以反映出:无论是希腊化时代之前的埃及还是之后,抑或是罗马本土,它们都在吸收其他文化要素,并将其统摄进自身的文化系统。
在提问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发言交流,王欢就“黄道十二宫和祭司阶层的关系”“黄道十二宫中部分元素和中国十二生肖、中国传统计时方式的联系”“世界文明的共性是偶然自发还是传播交流的结果”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曾佳俊、邓文清 图/温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