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历史专业开展师范技能专项训练活动

  近日,随着第十七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竞赛(以下简称“省赛”)的日益临近,我院历史专业精心组织开展师范技能专项训练活动。

本次专项训练严格按照省赛要求进行。根据省赛通知规定,竞赛分为3分钟即兴讲演、10分钟模拟上课、3分钟答辩三个环节。历史专业和政治、地理、心理三个专业组成综合一组,竞争程度相当激烈。历史专业竞赛课目范围广,包括统编教材高中5册,初中6册,备赛难度相当大。选手们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按时进入训练阶段,接受赛前最后的“检阅”。

在即兴讲演环节,案例中说到,一线中学历史教师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错位现象而啼笑皆非。针对这一现象,选手们各自拟题讲演。王红艳在讲演中开出了“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利用资源”的药方;蒋鑫娜认为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周家旋则注重于挖掘课堂的深度。

模拟上课是竞赛的关键环节,选手们各显其教学能力,努力展现最好的自己。王红艳通过简单易懂的史料进行设问,讲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突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对于全球问题的适用性。蒋鑫娜以《时局图》导入,阐述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形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及其实质,展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的空前危机。周家旋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四个角度,将冷战的起源娓娓道来,梳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在答辩环节中,面对指导教师提出的课目重难点、核心素养指向、教学设计思路等问题,选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回答。


 

师范教学综合素养工作小组的张禄佳、姚建根老师,针对选手们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在即兴讲演中,要肯定案例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师立场,要对讲演主题进行总结升华;在模拟上课中,设问要有指向性、不能大而无当,互动要真切、切忌表面化,专用名词的表述要严谨、不可随意,重点字词要“中心化”、防止“一口带过”。此外,两位老师还对选手们的进场礼节、讲演仪表、教学姿态、语音语调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让新生在现场感受师范教学、提高师范导向意识,本次训练活动还邀请了部分2023级历史专业学生作为课堂模拟学生参与,同学们在活动之后感触良多。他们赞扬和羡慕学姐们优良的师范素养,体会和反思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对于教学线索的串联、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适用、学姐们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都深有感悟。这是他们和师范教学素养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同学们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表示要努力打好专业基础,立志成为一名促成学生发展的未来新型教师。


 

本次专项训练,对于选手而言,是提升师范教学能力、应对就业挑战的有益准备;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是检验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是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坚持师范初心的强劲动力。

在师范生常规教学实践的同时,开展师范技能专项训练,不断推进我院师范生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点面结合,夯实了“全师范”学院的基础。                                   

                                                              (人文学院历史学师范技能教研室  供稿)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