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晚7点,经济史研究名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许檀教授应邀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胡铁球教授主持,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国史学科教师到场聆听交流。
讲座伊始,许檀教授介绍了其华北市场研究的缘起,并简要阐述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相较于江南和珠江三角洲,华北研究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料缺乏。因此,许教授以资料作为本次讲座的切入点,重点介绍了两类较少被学界所利用的商业史资料--税关档案与商人会馆碑刻。特别分享了90年代以来,其个人对商人碑刻资料使用方法的摸索与总结。
紧接着,许檀教授围绕自身40余年的研究工作,通过具体个案展示了上述两种资料在明清华北传统市场和商业城镇研究中的运用。在许教授十多个商业城镇的个案研究中,既有与行政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也有对商业城镇类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还包括对商业城镇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的研判。其中展现出的研究思路,都是基于对资料的高度熟悉与研究方法的准确把握。
随后,许檀教授介绍了从具体个案中总结、分析所形成的理论框架。自上世纪80年代施坚雅理论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对许教授个人的研究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大量个案所显示的华北商业规模和市场发育水平,可以从商业史的视角对施氏的理论进行修正。首先,将八大城镇层级简化为流通枢纽城市、地区性商业中心和基层市场三大层级,并在实证基础上重新定位,结果与施坚雅的1843年华北中心地等级-规模图差异甚大。据此分析,明清时期大量行政级别较低的商业城镇崛起,反映出发展中的市场体系对原有行政体系的突破,这正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聆听了许檀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之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互动。大家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的内在联系,商业地图的绘制与规模判断的标准,施坚雅模式在具体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商业性城镇的行政管理与行政地位等方面。许教授一一回答师生们的提问,并鼓励大家关注身边的商业遗存,尝试从商业与市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城镇的发展。
讲座最后,胡铁球教授对许檀教授带来的精彩内容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许教授坚守华北市场研究四十余年,对学界贡献尤多。希望各位同学既能学习许教授在理论方法上的杰出造诣,也要传承前辈学者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
徐枫/文徐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