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伊犁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 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研讨会暨教学建设项目结题答辩

1115日下午,我院与伊犁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研讨会暨教学建设项目结题答辩。伊犁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范学新,副院长齐雪艳、刘婧文及专业教师代表;我校教务处副处长徐展斌,我院副院长黄沚青及学院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黄沚青主持。



首先,我院教师分别从各自专业学科出发,聚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建设和教学设计,共同分享了基层教研组织、课程建设、教改项目建设的相关经验。



殷晓杰进行了“汉语言文学”学科教研室建设工作汇报和训诂学课程教学报告。她强调了师德建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参与教研室建设的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在担当与奉献中建功立业,实现学科发展新跨越;二是要在保护与研发中建言献策,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三是要在回应与引领中力行初心,奋进社会服务新征程。

关于训诂学课程建设,殷晓杰提出了“以四个高低为目标,以三个融合为突破点”的中心思想,倡导将教研成果作为教育资源,“以科研带动育人”,从而发掘学科发展的新人才,推动育人工程建设。

姚建根介绍了“中国史”学科教研室的项目开展情况和建设成果。他首先指出,一切教研活动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总体导向标,推进课程建设改革,也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方向。他向伊犁师大校方展示了学院一体化的教研室思政建设途径,其中包括:在校学生通过竞赛深入体悟四史教育的教学安排、党员教师利用身边红色资源传递爱国主义的教学实践、各界校友举办讲座分享建设经验的教学活动 。他分享了学院以古籍与契约文书研究为载体,通过培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使学科建设服务于学术研究、服务于地方社会、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努力方向。

从研究背景、实践成果和推广价值的角度出发,吴翔宇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儿童文学创作特色班”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汇报。他表示,儿童文学的目的是“通过思政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他从理论实践统一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反刍、跨学科性实践三方面,教师在“创作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多加鼓励学生发表作品。



对于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研究,赵瑶丹结合作业形式和教学案例,展示了该门课程“三维二体”的教学方法,即线上引进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线下同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落实思政教学,着力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时代人才。

外国文学教学方面,王生强调课堂教学须有思政意识。为此,他建议,可以使用研读交流课、论文思政审查、教师团队反思总结的方式强化学科建设中的思政意识。王生以展示系统史实、重点讲解名篇和外国文化讲解作为教学主要任务,提出“正解、延伸、归正、历史担当、宽容、摒弃、借题发挥、深度思考”的教学八法。

刘昌玉在西方古典文明课程建设的汇报中,介绍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从一带一路出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科建设途径。他强调世界文明多元化,建议各位青年摒弃西方中心论,并增加东方文明因素,从而推进中西文化交流。

在汉语词汇与文化的主题汇报中,黄沚青提出在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她强调通过增加最新材料和研究成果的方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寻找新载体,并指出持续完善课程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学术汇报后,两校教师在创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战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伊犁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领导和教师高度评价此次座谈会,他们表示,在我院的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紧密交融,这使他们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方面都受益匪浅。

会议最后,徐展斌进行了点评指导。他对我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取得成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在方法的可推广性层面表达了更高的期待 。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两院在未来将秉承教育初心,积极交流分享,不断加强两校学科思政建设,促进两院人文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提升,共创交流合作的友好关系和光明未来。

(虞紫淇、胡栋苗/文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