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视觉,解剖文化——记周计武教授“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讲座

1月8日晚,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计武教授应邀于我院文艺学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的讲座。我院文艺学专业王洪岳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周计武老师以“波普艺术”作品和电影《长津湖》为切入点,说明“视觉文化研究”运行的基本逻辑和突出特征。在对“视觉文化转向”广义和狭义的双重内涵作出解释后,周老师梳理了“世界图像阶段”“图像转向”“视觉文化即后现代文化”等内容,以贴近生活的问题和现象剖析了在资本、技术等现代要素影响之下发生变化的“视觉文化”,引出有关真实与虚构、生存意义、视觉悖论等方面的思考。

谈及“视觉文化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向,周计武老师点明,广义的视觉文化既是一种晚近兴起的重要文化形态或者文化发展趋势,也是一种跨学科的视觉经验研究。在这一领域内,存在着“身体”“符号”“视觉媒介/装置/技术”“视觉性与视觉机制”“视觉观念与视觉范式”等主要研究关键词。其中,围绕笛卡尔“视觉中心主义”和“视觉的悖论”等历史命题,周老师对视觉主客体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到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由透视法创作的画作,再到巴黎现代城市画像,这一发展过程使得“视觉中心主义”的地位逐步巩固。与此同时,潜藏于其中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所带来的视觉迷思仍萦绕不断。

 

 

论及“视觉文化研究”的可行方法论,周计武老师对“图像解释”和“形式主义分析法”,以及当下主流的“意识形态分析法”作出逐一介绍,并着重论述了“意识形态分析法”中的“目光文化关系”“凝视政治”等方法及其实践过程。他认为,在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中,视觉文化所倡导的始终是一种反思的目光,即当我们意识到“他者”的存在与其对视觉的现实操控时,应当以自觉、平等、反省的意识予以回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随后,周老师结合文化发展的现代性阶段特征,对“视觉、视觉性和视觉机器”等概念作出了阐释,并鼓励同学们认真总结与反思,针对“如何打破视觉中心主义”“如何回应‘大他者的凝视’”“如何解读图像与观看的意义”等话题作进一步思考。

现场提问环节,周计武老师就“由古至今视觉文化演变中的应然和实然”“‘后光晕’时代的具体内涵”“碎片化信息链条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王洪岳教授对本场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并作总结性发言,他劝勉同学们细心阅读周计武教授所推荐的专业书籍,深度思考,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董 雯 / 图:范玲飞)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