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录 | 刘涵:心向往之,无远弗届

刘涵,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邱江宁教授。负责人身份获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1项。



始于初,传承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是刘涵不变的初心,这是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也是其保研时的第一选择。

浸润在人文学院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刘涵萌生出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本科期间所学的“京杭运河诗文讲读”课程,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研究运河文化的种子,而后随着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不断深入,这颗种子渐渐发芽。她开始关注运河文化遗产价值,并在导师邱江宁的指导下着手准备课题。随后“浙江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带领团队前后调研了浙江省三大运河。文献搜集、发放问卷、访谈学者……这是刘涵第一次以负责人的身份承担“挑战杯”项目,她笑谈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所学”,最终摘得省赛银奖则是对日夜奋斗的最好回应。

心而做,不留遗憾

“不留遗憾”是刘涵为自己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所作的定位。抛去功利的追逐,选择加入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团长,远赴广西龙州支教。支教老师不仅多会在教学上遇到种种困难,还需要参与相关的工作与活动。基于此,在每一个忙碌的深夜,她都会反复咂摸教育的真谛。支教的经历深刻且富有意义,使刘涵变得平和,也使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手,则是刘涵另一次难忘的经历。当她坐上去程的大巴,看着道路两旁正挥舞着加油棒的孩子们清澈的双眼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微小个体的身份参与一场如此盛大的赛事,她坦言,这实是一份荣幸。

惟有用心,砥砺前行

谈及学业,刘涵认为最有用的方法便是用心,即用心读书、用心感受与用心写作。作为一个典型的“ENFJ”,“J”人严谨计划的特性在其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她总会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继而认真且耐心地将其逐一解决。

于刘涵而言,需要用心做好的不仅有学业,还有工作。参加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使她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站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对同样闪闪发光的人,她没有怯场。“我会很有底气地说我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刘涵”,多年在校学习、工作的经验在此时都化作了她最大的助力。

栉风沐雨,秉怀初心。刘涵将会继续在热爱与奉献中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同时,也希望每一位人文学子都能够坚定方向,勇攀高峰。

(文:谢雨彤 / 图:本人提供)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