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研究生新生学术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我院研究生学术素养和教育质量,近日,我院2023级各专业硕士研究生陆续开展了读书汇报活动。会上,同学们踊跃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拓展学术思维。
学贯古今,史通中外——世界史
2023年11月30日晚,世界史专业读书汇报会在江南文化会议室顺利举行,刘昌玉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梅适基于《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一书,重点叙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二战后美国最终走上自由国际主义道路的具体路径演变。他认为该书的撰写既顺应了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跨国史”转向,强调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令人思考狭隘民族主义的弊端与解决办法,同时也存在着叙事脱离感明显的缺点。曾佳俊主要介绍了施罗默·桑德的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指出该书为理解巴以问题和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像。
汇报会尾声,刘昌玉老师称赞同学们能够仔细且完整地呈现书本所讲述的内容,继而就平衡书籍自身内容和阅读感悟的关系、规范论文注释和引用参考文献等问题给出了详尽建议。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汉语言文字学(方言)
2023年12月14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言方向读书汇报会在中国方言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王洪钟老师、王文胜老师和沈丹萍老师应邀点评。
杨宁宁通过梳理游汝杰先生《汉语方言学教程》一书中第三章的内容——“方言的调查、描写和分析”,并结合象山沙塘湾闽南语方言的调查实践,总结出了方言调查的流程以及各环节的注意点。颜雯青以《汉语方言学教程》为基础,从方言词、同源词、方言训读字、文白异读四个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方言词的考证方法及意义、同源词的判定、方言训读字和文白异读的区别等内容。
会议最后,三位老师称许了同学们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并给予了相应建议。针对论文撰写,老师们指出要注意行文格式、表达方式的规范性且加强行文逻辑性;关于阅读学习,可以将母语和理论知识相融合,多阅读权威性著作,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童心永恒,阅读不止——儿童文学
2023年12月27日晚,儿童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红楼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吴翔宇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张思睿以“读写能力”“纯真”“秘密”三个关键概念为切入点,解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的文化内涵。波兹曼的多数观点均建立在主观印象和轶事的叙述基础之上,并没有关于美国儿童文化的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撑,他从传媒角度展开童年话题的讨论,发出有关文化命运的质询。邓玲颖认为《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一书将新世纪儿童文学置于整个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勾勒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面貌与特征。此外,她阐明了自己的另一观点,即结合本土文化和社会现实,可以建构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
汇报尾声,吴翔宇老师赞扬了同学们的批判精神,表示大家跃出了读书报告的分享范围,已初具研究能力,并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美润心,含菁咀华——文艺学
2023年12月28日下午,文艺学专业读书汇报会在文艺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赖勤芳老师和陈庆老师应邀点评。
赵颖懿选取了美国音乐分析哲学家彼得·基维主编的论文集《美学指南》,聚焦于经典美学问题与艺术哲学,系统阐述了现代美学缘起、艺术价值标准、艺术批评家的职能等问题。老师们建议赵颖懿根据该书选文所体现出的逻辑线索,将几个美学问题贯通起来,由此出发展望现代美学前景。闫玉鹏以“艺术发生”和卢卡奇的独创性概念串联《审美特性》一书,详细讲解了审美与日常生活、巫术和模仿之间的关系。陈庆老师肯定了其汇报内容,并就“日常生活本体论”“艺术的非物化使命”等相关内容予以补充和拓展。
整场汇报会有序和谐,在场同学皆作出了精彩汇报。会议最后,老师们鼓励同学们继续潜心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中国古典文献学
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江南文化会议室顺利举行,吴宗辉老师、吴志刚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霍艳艳以《古籍句读释例》中所引的《孟子·离娄上》为基础,探究“闻文王作兴”一句中“作”“兴”二字的句读方法。她在查阅先秦古籍及《孟子》通行点校本的同时,综合各家观点,表明“作兴”作为同义复词,相连句读更贴合文意。李恪朋以《汉语俗字研究》为研读对象,结合自己所见的汉字类型,陈述了对汉语俗字的认识,并就裘锡圭先生在序言中所提及的俗体字范围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汇报尾声,老师们对各位同学的读书报告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宝贵的意见。吴志刚老师指出,应当通过阅读对某个研究领域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而后根据自身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吴宗辉老师则就同学们论文撰写的内容和格式作出总结和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听取老师建议,做好文章的修改工作。
探索源流,破旧立新——中国古代文学
2024年1月2日与4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江南文化会议室顺利举行,方媛老师、鲍有为老师和吴志刚老师应邀点评。
苏卓晴在了解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探析其诗歌中频频抒发隐逸情怀的原因。老师们称许该论文选题新颖且恰当,另提议通过翻阅尺牍、评传等文献材料,以全面认识陈与义其人;论文内容应当寻找焦点以重点论述。宗敏梳理了《诗经·国风》是否为“民歌”这一学术争论的源流与演进,围绕阶级出身论、艺术进化论、文学功用论和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四个方面对“非民歌说”观点进行辩驳。吴志刚老师指明论文选题具有一定意义,但需要精进语言表述能力和引用更多经典性文章。
汇报结束后,在场老师提醒同学们务必珍惜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光,多读、多写以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此外,老师们推荐了相关书籍并分享了论文写作方法,建议同学们在发现问题后积极搜寻各类材料,探索其源流,破旧立新。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
2024年1月4日上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史方向读书汇报会于语言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殷晓杰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针对谢雨彤、叶帅杰关于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的汇报,殷老师赞扬其语言表述十分流畅,对两位同学汇报里的俗字个案研究予以赞同,同时表明叶帅杰关于“磜”字的讨论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张心怡围绕《古汉语词汇纲要》一书展开论述,在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书中例句的基础上,就“相因生义”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殷老师对其汇报内容表示认可,且提出了完善参考文献等相关意见。
汇报的最后环节,殷晓杰老师作出总结,认为此次读书汇报会延续了汉语史方向的一贯学风,全体同学学术态度端正严谨,报告内容既有理论推介,也有个案分析,体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独到的学术研究眼光。
着眼世界,融会贯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24年1月4日下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老文科楼113教室顺利举行,蒋永国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同学们依次对卡夫卡的《城堡》作出读书成果展示与汇报。董雯的《作为犹太人大屠杀预言的〈城堡〉》得出《城堡》文本中的预言性特征与犹太人大屠杀的事实相互印证的结论。蒋老师点明其看到了《城堡》的现代性问题,但章节设计稍有欠缺,建议针对其中某一部分开展充分研究。梁雨霁的《论卡夫卡〈城堡〉中的怪诞》从怪诞的城堡形象、人物形象及美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论述。蒋老师称赞其具有清晰的行文逻辑,提议不必刻意区分“怪诞”与“荒诞”,继而强调仅限于分析“怪诞”易流于浅层,难以深度抵达文本。
汇报会尾声,蒋永国老师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在阅读和交流中获得进步与成长。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中国史
2024年1月5日上午和下午,中国史专业读书汇报会于历史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汇报会分为古代史和近代史两组,孙杰老师、于帅老师和贾学霄老师担任古代史组点评嘉宾,冯建勇老师和李毅婷老师担任近代史组点评嘉宾。
着眼于自己所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张源探讨了《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一书。老师们肯定了其对相关史料的收集,亦指出收集相关史料不仅能促进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帮助研究者从现有研究中发现新问题。郑锦天研析了温春来先生的《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表示西南彝族追求政治身份认同的缘起是他们对自身族群和中央政权的认同。李毅婷老师点评其能够将书本知识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联系、拓展作者观点。此外,她也表明同学们存在缺乏回顾学术史和深度探究史学研究方法等共性问题。
整场读书汇报会气氛热烈、井然有序,老师们的点评与同学们之间的讨论均令人受益匪浅。汇报会尾声,老师们勉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加深积累,为学术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业精于勤,好学慎思——中国现当代文学
2024年1月8日与9日晚上,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读书汇报会于现当代学科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汇告会分为两组,黄江苏老师和刘世浩老师担任一组点评嘉宾,姚晓雷老师和余凡老师担任二组点评嘉宾。
史慧婧以汪晖的《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为写作对象,梳理书中鲁迅形象建构与汪晖自身境遇的联系,就“思想共鸣下的鲁迅研究”阐述自己的观点。点评老师对其能够跳出书本框架以深入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予以肯定,也提出避免遣词造句口语化和提升文章的学术性等指导性意见。关于贺桂梅的《“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文思思认为80年代文学受现代派冲击较大,先锋文学和寻根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中国文学自身的主体性。老师们建议结合贺桂梅新“左派”身份和80年代的各类文献,思考不同著作所运用的不同方法和理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汇报会尾声,老师们提醒大家注意论文撰写的格式问题,并表示中文系学生应保持“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知态度。
学而知之,行而至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
2024年1月10日下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方向读书汇报会于语言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聂志平老师应邀点评。
会上,葛丹圆从“文内相关观点提炼”“字本位理论相关研究”“思考和说明”“论文总结”四个方面分析了《语法研究入门》一书,针对汉字与汉语语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李淑馨认为《修辞学发凡》批判了礼拜文言时期轻视语辞的不良之风,廓清了修辞的界限,指明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使修辞学摆脱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进而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体系。此外,她也注意到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论述、部分辞格界定等有待商榷之处。
聂老师围绕同学们的读书汇报内容和文字表述展开指导。他表示,读书汇报应尽量覆盖全书,表述当避免表意不清等弊病。经老师指导,同学们收获颇丰,获得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脉络。
至此,人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读书汇报会圆满结束。本次读书汇报活动中,同学们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读书汇报会不仅为大家搭建了知识分享、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也为日后同学们学术思维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图:各专业提供 / 统稿:施可翌、穆煜鲁、樊润凯、余晓欣、邱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