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助力写作——记董晓教授论文写作指导座谈会

3月29日晚,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应邀于我院学院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有关论文写作的指导座谈会。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郭晓霞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董晓老师简要区分出当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常见的研究领域,如中外文学关系、国别文学研究等,并提醒各位同学:不论是涉及广义上的文学交流现象,还是涉及狭义上的具体作家、作品研究,都应当明确研究对象、强化问题意识,在自我兴趣、自身能力的边界之内进行研究,在选题上切忌过于宽泛、对象不明。

在对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作出强调之后,董晓老师以常见的硕博论文结构为例,针对各部分要点展开深入分析。其中,谈及文献综述的写作,董老师从当下硕博论文中的普遍问题入手,点明应避免“为写而写”、堆砌文献的方式,在综述部分重点阐述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漏洞,进一步表明研究目的和价值所在。故而,这便要求研究者形成具体的问题意识,在此前提下搜集材料、阅读文献,才能够有利于整体写作的展开。面对冗杂各异的学术材料,董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深度思考,发现自己观点与现有成果之间的差异,形成与学界之间的对话,促进更具学术价值的成果的诞生。

围绕正文撰写,董晓老师认为应着重关注论文内部章节的连贯性,既可层层递进、深入挖掘,又可以围绕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平行阐释。各章节之间,应当拒绝太过割裂的结构设置,而是将大问题细化成小问题,逐个击破,形成清晰且自洽的逻辑闭环。论及注释的规范性问题,董老师阐明了外文文献比例、原文引用等要点,并着重关注一向被忽略的尾注阐释之重要性。随后,在论文结语方面,董老师表示,这一部分并非对摘要、正文的简略重复,而是可以拔高升华,或是表达未来展望的空间。

现场提问环节,聆听讲座的青年教师、硕博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当下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与难题,董晓老师针对不同群体的写作要求,聚焦“明确研究领域”“正视观点出新”“理论对研究的作用”“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要求”等内容,逐一进行了耐心指导,现场讨论氛围十分热烈。至此,本次座谈会圆满结束。

(文:董  雯)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