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现当代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阐释学”系列讲座的第四场——“阐与诠的纠缠与较量”。本次活动由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高玉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到场聆听。
继何谓“阐释”、“阐”与“诠”之辨、“解”“释”与“解释”探究后,张江老师着眼于“阐”与“诠”的差异,探讨二者之间的纠缠与较量。讲座伊始,张江老师以安伯托·艾柯的阐释实践、路径选择为落脚点,阐述了艾柯对作者书写意图、文本书写技巧以及读者接受三者关系态度转变的过程。作为理论家,艾柯肯定神秘主义,主张文本的开放性、阐释的无限性,倾向于“阐”;作为小说家,艾柯则驳斥神秘主义,反对过度阐释,倾向于“诠”。
随后,张老师从“对人类理性的反抗”“对专制制度的反抗”“开放思潮流变的历史根源”三方面论述了当代艺术家以文本开放性为基本目标的原因及其生成、扩张的理由和动力,最终判断“阐”与“诠”的关系为:阐中有诠,诠中有阐,二者各有其长,互容互合,为构建当代阐释学提供了思想源泉与无尽动力。
讲座尾声,张江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建议同学们阅读哲学书籍,继续加强逻辑训练。而后,高玉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对张江老师为师生们所带来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诚挚感谢。至此,本次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文:施可翌 / 图: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