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我校第十八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儿童文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在我院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迂卓应邀担任本场点评嘉宾,我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伊始,刘柠带来了题为《“世纪末”及爱德华时代的英国童年观研究》的线上报告。她以作品为切入点,结合“世纪末”社会学、精神学、教育学及文学等领域的思潮流变,阐述了“童年”在当时英国社会的丰富内涵,并就“童年”概念对传统叙事话语的承接与新变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后总结了该童年观的文学意义与现实价值。
随后,万雨骞的《变化背后的延续——论〈青鸟〉对于梅特林克前作的嬗变和继承》从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和精神指向三方面对《青鸟》的深层意蕴作出解读。在历时性的视野下,其将《青鸟》与梅特林克前作展开异同比较分析,从中发掘《青鸟》对于梅氏创作乃至现代戏剧的里程碑式贡献。
继而,迂卓博士对两位同学的报告予以点评。他称赞了刘柠选题的格局与胆识,同时建议在之后的修改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打开视野,丰富、扩充童年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资料。关于万雨骞的报告,迂博士肯定了其从作家、作品入手,选择作家个案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亦建议查阅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加强节与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还可考虑从意象的角度出发对比文本的前后变化。
在提问互动环节,在场同学就“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儿童观研究的宏大主题应如何选取角度、抓住主线”这一问题向刘柠同学表达了疑惑。对此,刘柠表示可以尝试将文学作品作为主线,再拓展至心理学、精神学与社会学等方面。
报告会尾声,迂卓博士对本场报告会作总结性发言。针对论文写作,他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学术写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语言表述要学术化,言简意赅;搜集文献既要注意权威性,又不可盲目相信权威;切忌闭门造车。至此,本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之儿童文学专场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李 优 / 图:董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