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培养计划,促进理论实践结合,5月17日,我院第九届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12名学员在行政班主任任居易老师的带领下,赴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开展听课活动。活动深入课堂一线,掌握教学动态,精准把脉助力学员成长。
听课活动聚焦汉语言语形象,围绕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展开。
活动伊始,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初中部主任李美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概况及办学精神。听课同学集体参观校园,对学校的环境氛围、班级设置与教学模式产生初步认知。
公开课执教环节中,余盼怡、夏萌两位老师分别以联读、比较阅读的形式展开。
余盼怡老师从《桂枝香》词条条目切入,带来《金陵赏盛景,襟怀照古今——〈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联读》一课。通过意象手绘、文献补充、名篇联读,将古诗文字图像化、情境化,引导学生斟酌字词释义,理解用典深意,体会诗人情感。

夏萌老师讲授《词写双城,繁空互见——<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借助跨媒介形式导入课程。通过“揣摩意象,设计分镜”“组合意象,还原诗境”等任务,细化意象学习,链接课文内容、手法、情感的书写逻辑,进一步感知“‘繁’而不乱”“‘空’而‘境’丰”的学习重点。

课后,同学们就教学设计、师生互动、课程材料融合等内容展开热烈交流。
随后,严力群、翟秀峰、王珺微三位老师分别结合青教赛经历、教学实践与个人生活经验,进行微讲座《“我”的情志永流传——〈氓〉〈离骚〉联读》《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备考策略与教学实践》《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分享。讲座内容贴合教学热点,研讨古诗词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老师与同学们提供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新启发。

下午,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刘飞耀老师带来题为《汉语形象与文学阅读教学》的教研讲座。从人工智能的形象生成导入,刘老师就汉语形象“是什么”“为何学”“怎么教”三点展开分享。“汉语形象指向的是审美与创意表达。”刘老师谈到,“形象”作为核心词,标志着人们对汉语的整体印象。对比课标要求,汉语形象以其可感性、审美性与文化性,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具有独特价值。
刘飞耀老师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性展开分析,从“先与后”“因与果”“入与出”三个层面解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系,结合课程视角与教学视角阐释汉语语言文字形象把握的重要性。刘老师强调,在实践时应重点关注汉语在语音、辞格、文法和语体等四方面的表现形式。讲座过程中,刘老师用宁波方言朗诵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篇,从声韵角度生动再现古语魅力,现场掌声连连。

活动尾声,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与我院卓教班老师、学员合影留念。

本次听课活动从教学理论落实应用,紧扣“汉语形象”,以点促面,助力“卓教班”学员的专业化成长。汉语言文学2102班的毛星儿同学谈到:“刘老师的朗诵,让同为宁波人的我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更让我思考方言在古诗教学中对韵律学习和情感体会的支架作用。”今后,我院将继续深化“卓越教师”培养,促进学员成为理论科学、技能扎实、实践充分、富有创新思维与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
(黄隽然/文 任居易、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