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人文实践行丨聚焦千年底蕴,赓续历史文脉——我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芝英镇三大展馆参观学习

为深入挖掘芝英镇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暑期社会实践走深走实,7月2日至4日,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在历史文化名镇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芝英镇廉风传承馆和芝英镇名人馆,在学习芝英镇“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古城复兴主线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激发古城活力的新途径。

以文兴业,传统非遗与五金相融

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应祖锡故居基础上改造而成,共设展厅二层。第一层“故园回望,五金同源”展馆呈现打金、打锡等传统五金技艺和其余非遗技艺,同时设置古琴、书画、茶艺空间、非遗活态表演处、非遗文创售卖区等。第二层“艺匠生辉,源远流长”及“弦歌不绝,太平有象”展有十八蝴蝶、拱瑞手狮、肉麦饼、土索面等芝英传统艺术和美食。

其中,打铜、打锡、秤组成的“芝英三宝”,以其匠心独具的百工技艺、精工细作的芝英五金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进入现代社会,芝英工匠贯彻“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精神,心系家乡积极探索将非遗活动与永康五金结合,开辟应对现代工业冲击的独特道路。



以文润城,清廉家风传承有道

由永康市纪委监委和芝英镇联合打造的廉风传承馆是永康市首个以本土勤廉家风为依托建设的廉洁文化教育新阵地,地址为芝英八村澹泉公祠。场馆采取图文展示、数字互动等多种形式呈现应氏家规缘起、清廉单元和祠堂文化等数个板块,用“重孝友”“讲敦睦”“事尊长”“端心术”“谨称谓”“慎言语”“抚群众”等优良芝英家风浸润后辈。

廉风传承馆内还开辟芝英清廉作品展示区和学习室,以现代化设施促进芝英清廉家风宣传高效广泛传播,使芝英清廉家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千年芝英,廉心永铸,追寻应氏足迹,发掘和传承芝英廉洁文化的坚固内核,为芝英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以文化人,千年古城英才辈出

位于芝英七村褒功祠的芝英镇名人馆由序厅、名人展厅及中庭的临时展厅组成,除序厅和临时展厅外,其余展厅以历史年代为顺序依次介绍东晋、隋唐、两宋、明清、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芝英名人。

围绕“一山一镇双贤”,芝英镇名人馆聚焦两宋时期的英贤胡则、陈亮二人,详尽记载了二人的生平,打造芝英名人金名片。北宋胡则为官一任,推行仁政,减免赋税,造福一方,范仲淹作《兵部侍郎胡公墓志铭》纪念之:“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南宋“状元思想家”陈亮创立永康学派,提倡救世济民的“事功之学”,著有《龙川文集》。往日芝英先贤“积极向学”“救世济民”造福百姓,今时芝英人也牢记“发愤图强”“为民服务”,赓续芝英文化血脉,传承先贤精神。



通过此次学习参观,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更深刻领会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内涵和意义,在近期的实践过程中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做到学懂弄通、知行合一。

(文:施可翌、董  雯 / 图:谢雨彤)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