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引航”系列讲座首讲——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

  为提升“丽泽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即“丽泽班”学子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2024年9月18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教授于24幢417会议室开展“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专题讲座暨教学对话会本次讲座是浙江师范大学丽泽引航系列讲座的首讲



讲座伊始,葛教授直陈历届中文专业学生在学习意识与阅读习惯层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呼吁“丽泽班”同学转变思维方式、转变读书观念,明确研究方向、划定“领地”,熟悉个案的知识谱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写作实践锻炼表达能力。

葛教授强调:做专题性的学术史综述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建议同学们通过专题性知识的系统阅读提升视野,尽可能多地占有相关材料,发现感兴趣的知识模块,掌握相关知识的系统性架构,对其中的问题意识、论证方法、因果关系等等有清晰洞察。进而,能够对“接着讲”“重新讲”“开始讲”的内涵与外延形成细致的区分。通过文献阅读,全面掌握该议题的相关研究,这既是知识学习的过程,又是深切体会学术研究的多元理论方法、多元审美倾向的过程。更是学术底气提升、学术判断力建立的重要来源,是未来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基点。“唯有通过长期而深入地阅读、凝视、思考,才能形成对某一两个议题对象的准确判断”,进而,获得对该领域的发言权。需要注意的是:议题对象的选择不宜过散。且既要专,又不能自我设限、自我束缚,避免知识面过窄。



葛教授以明清文学为例,介绍了人物形象、生活环境、城市特征等探究角度,提醒同学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文学时,应当努力去梳理、发现和总结议题对象背后的思想线条、知识谱系、精神谱系、思潮流动和哲学倾向性。此外,在对议题对象进行阐释时,应注重考证还原、总结阐释和感性审美的结合,三者不可偏废。

在师生互动交流环节,葛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理论如何积累与如何运用、学术如何观照当下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葛教授谈到了理论运用的注意点:理论应活学活用、理论使用的意义与限度等。对于学术观照现实,葛教授认为:“人文之学更多是一种心性之学”,注重审美与调适是其内在特征。与此同时,学术的发现应当具有边界,应当特别关注知识本身的增殖意义与价值。葛教授还以居委会大妈协调邻里关系为例,说明居委会大妈对邻里关系处理的调查、分析与做学问理路的相似性,指出世间万物皆有道,学问之道与万物之道是相似的。可从生活中理解学术的资源与方法,以及学术表达的理路。



本次讲座,葛教授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内容丰富、案例生动形象,讲座拓宽了同学们学术视野,使同学们对学术视野何为、问题意识何谓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王亭婷、余凡)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