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我院2024年教师教育课题结题答辩会于24幢306、307教室,举行,旨在扎实推进教育科研。赖勤芳、姚建根、孙伟民、蒋晓玲老师到场评审。
本次结题答辩共有23个课题组参与。各课题组答辩成员依次上台汇报课题主要内容、开展情况、研究难题,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中学历史学意识培养——基于古希腊罗马的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旨在通过古希腊罗马史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意识。姚建根认为中学历史学的教学设计应根据课本内容综合运用,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到题目的标准性表达。
聚焦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关于师范生培养在不同院校的特点及实际效用的研究》课题组围绕“学科知识、师范技能、拓展能力、生涯规划”四大方面,综合研究师范院校中师范生培养的特点与实际效用。姚建根提出将院校范围缩小,深入探索可供优化的培养方案的建设性意见。
《浙派中学历史名师育人故事系列访谈》课题组以访谈研究的形式,对教育学研究进行深入思考。蒋晓玲认为可充分发挥校院融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课题成果宣传面。
《人文书事: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读书与治学访谈系列》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人文学子在校学习体验及职业发展规划,深刻认识到读书与治学两者紧密相连。《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本科生在校学习体验与职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希望通过创新课程设置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蒋晓玲指出样本容量可以细化至各年级各专业。
《认知视角下历史学家史料解读路径探析》课题组采用发声思维,分析和归纳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姚建根肯定历史思维编码表总结这一创新研究方式,也指出研究对象不同会导致研究结论不同,需要综合讨论。
《外国文学教学对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影响》课题组借助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的关系提出中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赖勤芳肯定其理论探索的充分性和认真的研究态度,提出课题组成员可与一线教育者合作探寻实践性方案的建议。
《高中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引入“有我”“无我”的理论框架,为解决“审美教育不足”和“写作教育缺失”两大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孙伟民建议课题组成员加强问题意识,鼓励成员深入研究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的文学性。
《中国古典诗词阐释与语文教学》课题组围绕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主题系统分析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美育资源与指向素养进阶的中学作文教学》课题组整合多维度美育资源,以跨学科的教学视角,以美育和写作教学为主题撰写多篇论文。
《大概念视域下的单篇语文教学设计》以“小切口”切入“大概念”,注重文本细读和分析,提炼跨学科的大概念,最终形成8篇论文。针对孙伟民提出的“如何理解‘大概念’”这一问题,答辩成员以文本教学的共性界定大概念,认为要将不同学科知识和观念整合起来,形成广阔的认知结构。
《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篇目群文教学研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法,访谈超50位一线语文教师,依据学生表现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与教学效果评估提出面向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教学策略。赖勤芳建议继续着眼于教师素养提升,精炼研究内容,缩小研究范围,获得更具针对性的调研结果。
本次答辩会取得圆满成功。我院将继续着力于后续研究成果的呈现,提高我院学子综合素养。
(蔡璐莎、林依烨/文 南加炜/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人文学院2023年度教师教育课题结题答辩情况汇总表 | ||||
汇报组别 | 院级课题立项项目名称 | 指导老师 | 项目成员 | 结题答辩情况 |
A组 | 美育资源与指向素养进阶的高中作文教学提升 | 赖勤芳 | 杨盛茹、金晨榆、林佳妮、陈雅雯、陈丹阳、蒋悦、齐芊芊、方奕涵 | 优秀 |
A组 | 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研究 | 安宁 | 汪旭、邵润嘉、全可盈、林涵心、林依烨、潘亚昕、胡怡乐 | 优秀 |
A组 |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语言特点与教学研究 | 聂志平 | 马梦如、余澍、周雅如、彭雨蝶、陈柯妘、李奕、何晟祺 | 优秀 |
A组 |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意识与史料运用 | 孙伟民 | 徐安琪、吴子萱、金语姗、林小草、王天艺、薛毓淇、董奕君、徐暄越 | 优秀 |
A组 | 外国文学教学对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影响 | 刘婧文 | 张馨媛、张子妍、莫吴怡、连佳圆 | 合格 |
A组 | 语文古典游记文教学 | 崔小敬 | 陈心慧、曾郁绮、徐迪 | 合格 |
A组 | 语文经典诗词阐释与教学 | 崔小敬 | 邵恺悦、黄琳萱、吴柳霄、徐榕婧、臧相伊、周孝、舒毅蕾 | 合格 |
A组 | “大概念”视域下的单篇语文教学设计 | 赖勤芳 | 程然、姚颖蕾、翁静怡、黄祖煊、江柯静、黄舒琰、韩梦珂、包攀越 | 合格 |
A组 | 外国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策略研究 | 刘婧文 | 阮书晗、张柯莹、杜柯欣、唐悦雯 | 合格 |
A组 | 中学外国文学课文教法研究 | 王生国 | 冯安琪、沈扬丹、周旗舟 | 合格 |
A组 | 中学外国文学课文教法研究 | 王生国 | 黄子欣、梁馨之、林子悦、王亭婷、孔筱雅 | 合格 |
B组 | 关于师范生培养在不同院校的特点及其实际效用的研究 | 沈丹萍 | 潘雅琪、沈烨、吕煌艳、张昊天、张然萁 | 优秀 |
B组 | 人文书事: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读书与治学访谈系列 | 孙伟民 | 张睿、肖兴艺、王佳柔、缪佳润、杨彤 | 优秀 |
B组 | 中学语文《诗经》篇目文本细读与研究 | 任居易 | 王丽、李家悦、吴宇、胡依蕊、陈欣宇、陆玉倩、舒薇澄、谭萌 | 优秀 |
B组 | 中学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 安宁 | 陈雅楠、管雨彤、张雯倩、斯伏鸣、何婕、卫晓菁、黄安琪、项婷婷 | 合格 |
B组 | 大学生古典文献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 李义敏 | 王雪、郭思妤、郭倩瑜、吴杭汐、叶依晗、蔡烁佳 | 合格 |
B组 | 以浙江地方语言资源开发本土方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 沈丹萍 | 龚宇轩、王嘉乐、张芷芊、单诗乔、周佳乐、蒋雨芮、陈蕾 | 合格 |
B组 | 浙派中学历史名师育人故事系列访谈 | 陈彩云 | 朱梦琪、尚可、郭淳婷 | 合格 |
B组 | 中学历史学意识培养——基于古希腊罗马史的教学设计研究 | 张岩 | 宫行、吴晴雨、洪媛媛、石煌阳、鲍衍而、黄烁 | 合格 |
B组 |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本科生在校学习体验与职业发展研究 | 陈柳蓓 | 李瑶、刘洋、施钶楠 | 合格 |
B组 | 认知视角下高中生史料解读路径探析 | 张禄佳 | 陈佳乐、陈信月、李佳蔚、曹媛、陈青月、金嘉铭、邹嘉瑜 | 合格 |
B组 | 认知视角下历史学家史料解读路径探析 | 张禄佳 | 林玉宁、柳康馨、王佳玲、董伟静、刘佳媛、郑舒娴、李丰成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