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历史学专业开展师范教学专项训练活动

近日,随着第十八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竞赛(以下简称“省赛”)、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教学竞赛(以下简称“国赛”)、第六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长三角赛”)的日益临近,我院历史学专业精心组织开展师范教学专项训练活动。

本次专项训练严格按照赛制要求进行。省赛分为3分钟即兴讲演、10分钟模拟上课、3分钟答辩三个环节。历史专业和政治、地理、心理三个专业组成综合一组,竞争程度异常激烈。国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板书、即席讲演四大内容,长三角赛由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上课(含板书)等四个考核项组成。历史专业竞赛课目范围广,包括统编教材高中5册,初中6册,备赛难度相当之大。选手们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按时进入训练阶段,接受赛前最后的“检阅”。

即兴讲演是选手给评委留下“第一印象”的开场环节,选手们需根据案例确定主旨,自拟题目,凝练观点,逻辑论证,这是对选手的教育教学知识、专业思维能力的一次考验。

模拟上课是竞赛的关键环节,选手们各显其教学能力,努力展现最好的自己。孙铭璟以温州朔门港沉船中显现的“小身影”为导入,讲述“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陈亦瑜以抓住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阐述中原与边疆之间的文化互动,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态。在同一主题之下,王晨羲则引入奢香夫人的故事,对“元明时期大一统格局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解读。翁馨怡从春秋时期的一场礼法之辩开始,将“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娓娓道来。鲍衍而通过反思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最终走出一条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道路。

在答辩环节中,面对指导教师提出的课目重难点、核心素养指向、教学设计思路等问题,选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回答。


 

师范教学综合素养工作小组的陈彩云、张禄佳、姚建根老师,针对选手们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在即兴讲演中,要肯定案例具有针对性,论证要有层次性,要对讲演主题进行总结升华;在模拟上课中,设问要有指向性、不能大而无当,互动要真切、切忌表面化,专用名词的表述要严谨、不可随意,重点字词要“中心化”、防止“一口带过”,板书设计要完整,说课形式要规范;在答辩中,要听清评委的提问,正面回答问题,防止“跑题”。此外,三位老师还对选手们的进场礼节、讲演仪表、教学姿态、语音语调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让新生在现场感受师范教学、提高师范导向意识,本次训练活动还邀请了部分2024级历史专业学生作为课堂模拟学生参与,同学们在活动之后感触良多。他们赞扬和羡慕学姐们优良的师范素养,体会和反思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对于教学线索的串联、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适用、学长学姐们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都深有感悟。这是他们和师范教学素养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同学们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老师”,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表示要努力打好专业基础,立志成为一名促成学生发展的未来卓越教师。

本次专项训练,对于选手而言,是提升师范教学能力、应对就业挑战的有益准备;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是检验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是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坚持师范初心的强劲动力。

在师范生常规教学实践的同时,开展师范教学专项训练,不断推进我院师范生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点面结合,夯实了“全师范”学院的基础。

(人文学院历史学师范技能教研室 供稿)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