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5000米|首战失利何妨,来年凯旋有望
10月26日上午,男子5000米在东田径场拉开了序幕。汉语言文学2304班李沁哲代表人文学院出征。
说起比赛过程,李沁哲笑称今天这场雨让大家跑起来“拖泥带水”,所幸他拥有着不错的长跑经验,前半部分听着音乐稳步前进,后半部分坚持咬住配速,沉下心来迈开双腿。“这是我五千米最快的一次,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李沁哲自信地说道。在这一刻,成功并不以名次衡量,站上跑道,战胜自己便是赢家。
“立志惟笃,是毅是弘。恢廓其量,可吞沧溟。奋作其勇,若捍都城。”长跑考验的是勇气和韧性,我院同学有此心性,明年定是凯旋有望!
男子800米|尝试的每一步都无憾
10月26日上午,男子800米决赛鸣枪开跑。汉语言文学2201班夏挺阁代表人文学院参赛,取得小组第五的成绩。
夏挺阁称,在比赛中途他放宽了心态,以完赛为目标。实际上,这是夏挺阁大学时期最后一次参加校运动会,为了给自己的运动会之旅画上完美的句号,他选择报名从未尝试过的800米项目。“已经尝试过就不遗憾了。”夏挺阁拼力冲过比赛终点线,这不是他的终点,他还将怀揣探索的勇气,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彼方。
女子3000米|热爱助力,不惧风雨
10月26日,女子3000米决赛在细雨中拉开帷幕。汉语言文学2006班潘安妮、汉语言文学2307班的何烨金暄、汉语言文学2301班的肖心怡三位选手代表人文学院出战。其中,潘安妮以13分36秒03的优异成绩获得季军,摘得铜牌。
3000米的赛道,是自我较量的竞场,是一次对极限的挑战。裁判一声枪响,潘安妮一马当先,何烨金暄和肖心怡也不甘示弱,紧紧跟随着大部队。一圈又一圈,踏着积水,闭紧双眼冲刺。潘安妮冲过终点线,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经过一年的沉淀,潘安妮以比去年快20秒的进步,弥补昨日1500米的遗憾,书写了她长达四年的奋斗与拼搏。这是她第一次站上运动会领奖台。“长跑是一场对心智与毅力的双重考验,也是我的热爱与生命.”潘安妮如是说。
谈及长跑的意义,潘安妮提到:“我奋力奔跑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和她(汪雨洁)更近一点。”这恰好印证纪伯伦的那句“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四年的友谊,四年长跑的陪伴,她们在赛道上共同奔跑,见证彼此的成长。同样,何烨金暄也在采访中谈到鼓励与陪伴对她完赛的重要性:“妈妈和好友的鼓励,与启行跑步队队友的互助,她们的陪伴构成了我前进的动力。”
这场雨中的女子3000米比赛,是一场关于坚持与拼搏的较量,也是一次深刻友谊与热爱的见证。我院三位选手用她们的行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
女子800米丨雨中砥砺,功不唐捐
10月26号上午,女子800米决赛在东田径场拉开序幕。汉语言2106班汪雨洁,汉语言2201班钟含韵,汉语言2301班周雨茜,汉语言2304班闫亚楠代表人文学院参赛。其中,汪雨洁以2分53秒的成绩在本次比赛中获得银牌,为我院再添佳绩。
在比赛过程中,汪雨洁起步发力,后程逐步扩大优势,紧紧跟在第一名选手身后。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出线。对于这样的结果,汪雨洁表示仍有遗憾,她认为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赛后采访中,汪雨洁直言,“在赛前感到非常紧张,但是既然参加了比赛,就要努力去准备”。
作为连续多届参加运动会的选手,汪雨洁坦言,大四学业压力比较大,对于这次运动会的准备没有往届充分。但是作为人文学院的一份子,如果学院需要,那么她就会继续参加比赛。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这就是汪雨洁的风格,也是无数人文学子看齐的方向。
钟含韵同样率先抢占小组第二的位置,与前三名激烈角逐,始终保持领先位置。最后一个弯道,最后一百米,她咬紧牙关,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刺,最终保持优势,获得小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对钟含韵而言,本次比赛最大的挑战是心理上的,“因为很久没有跑步了,所以担心自己能不能跑好”。然而事实证明,她做到了,勇敢地重拾一项技能,以汗水和坚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沉稳但不断前行,诠释着砥砺前行的人文精神。
女子100米栏丨许晨萱:飞跨向前,如有翼生
10月26日上午,女子100米栏决赛在东田径场举行,历史学2301班许晨萱以22秒23的成绩荣获银牌。
虽起步略有落后,但许晨萱很快稳定节奏,每一步都快速有力。顺利跨过第一个栏后,她的步伐频率逐渐加快,不断超越对手,逐渐占据后程领先优势。最终,她抢先冲线,获得了小组第一,总排名第二的佳绩。
“开赛前,雨天和第一次面对的硬栏,的确让我心里十分紧张。”许晨萱笑道,“但是在跨过第一个栏时,我有了信心,尝试去超越,很高兴最终能获得第二的成绩。能够为人文学院争光是我的荣幸。”另外,许晨萱表示选手间的相互鼓励也让她平稳心绪,更自信地去面对眼前的跑道。
自我的肯定和同伴的鼓励,让跑道上升起跨越栏杆、跨越自我的勇气,体育精神就在此刻凝聚。
男子跳高丨李霖:跳过横杆,越向天空
10月26日上午,汉语言文学2406班李霖以1米70的成绩在男子跳高决赛荣获亚军。
“其实我一直是比较放松的,我从一开始就打算从1米60起跳,这不单单能节省体力还能在心理上震慑对手。”这份自信与坦然来自李霖高中时期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他起跳前的每一步都踩得足够扎实。谈起比赛时面对那根高高悬起的横杆,他也只是笑着说:“我跳过更高的高度,见识过更厉害的选手,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面对高度一米六零的横杆,免跳多轮的李霖第一次迈开了步伐,碎步起速,调整步伐,轻巧起跳,李霖轻松地跃过了第一轮的横杆。该轮结束,李霖只剩下了两位主要对手。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李霖努力调整呼吸与心态,又是一轮跳过了一米六五的横杆,最后成绩定格在了一米七零。
作为身兼两项的选手,李霖始终坚持早训,十月早晨的金华已经十分寒冷,但他依然积极备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跑跳训练当中,力求恢复到自己的巅峰状态。他说:“大一的运动会只是起点,我已经把目光放向下一届校运会了。”
女子铅球|掷出青春的弧线
10月26日上午,女子甲组铅球比赛在攀岩场地举行。历史学2402班马思明,汉语言文学2203班陈畅、陈泓霖代表人文学院参赛。其中,马思明和陈畅分别获得了第五名和第八名的好成绩。
马思明从容不迫地做好赛前准备。预摆,蹬地,旋转,一气呵成。铅球划出漂亮的弧线,脱颖而出的成绩令观赛者惊叹不已。在一次次的投掷中,她的成绩越来越好,每一次的步伐越来越从容稳定,最后马思明顺利晋级决赛。
“第一次投掷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不错,这给了我信心。”马思明笑着回答,“在紧张被打消之后,我就逐渐投入比赛,发挥出了更出色的成绩。”在决赛中,她保持沉稳自信,毫不露怯,最终投出了7.42米的优秀成绩,荣获第五名。
作为第三次参加校运会铅球比赛的选手,陈畅颇有老将风范,在如林的高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每次投掷中,她稳定地保持出色的发挥。陈畅表示,在宣布决赛名单时,她非常紧张,得知入选后又十分激动与兴奋。最终,陈畅投出了6.77米的距离,获得第八名。
铅球场地上所展现的,是运动员青春的弧线。沉着稳定,尽己所能,人文精神在一颗小小的铅球上代代相传,永不消散。
体育精神是时代的传承,更是前进的力量。竞技场上强手云集。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王恩祈、董晨昊、蔡璐莎、应展硕、厉思睿、张雯清、王佳悦、虞紫淇、俞倩倩、王寓祺/文 谢佳彤、何晟祺、金烨希、陈子涵、王悦蓬/图 来源: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