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丽泽引航”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人文学院现当代学科会议室顺利开展,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高玉教授,受邀为“丽泽班”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本科阶段的重要性》的讲座。讲座就本科阶段的学习定位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强调了作为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即“丽泽班”同学的基础知识阅读的重要性。
讲座伊始,高玉教授先请“丽泽班”同学们谈谈对“动脑筋”的理解,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动脑筋”的具体化、个性化理解,如主动思考、持续反思和转变角度看问题等。高教授肯定同学们理解的有效性,继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就大学阶段而言,“动脑筋”包括很多方面,在面对现象与问题时,要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和会如何,本科生学习与生活的理想状态;本科生在听课、对话、交流和自主阅读过程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只是单纯地“行走于路途”,还应当多思考、多观察。高教授强调,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对于本科阶段甚至整个后续的人生阶段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高教授从指导生活和思维训练这两个角度分析了不同学业阶段的差异性,认为就个体所学知识对其人生的作用而言,本科及后续的学业对培养个体的思考能力和洞察能力最为重要;中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对个体生活最为有用处。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赋予着思想、文化深度的专业性知识,并不服务于指导日常生活。即大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减弱,而思想性在加强。
关于本科阶段学习的核心任务,高教授认为,本科阶段属于专业基础知识的集中学习阶段,核心任务是多读基础书,通过对中文经典的阅读,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我认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读大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学会读书,知识可能会过时,专业也可能会落后和淘汰,但学会读书则是终身有用的本领。”“大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而逝,大学生更应把握短暂的光阴学好基础知识,或寻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地读上一本又一本书。”“重视经典作品阅读、重视基础训练,对形成关于文学、语言的系统化、整体性认知非常有帮助。”“所有我们感兴趣、困惑的问题都可以在读书中找到答案”“所有专业性的、人生上的疑惑,都可以在读书中找到答案。”大量阅读,有利于强化语感、训练记忆力和提升写作能力,进而,达到增长智慧、培养高尚的情怀与品德的目的。此外,唯有本科基础扎实,未来的深造、未来的学术研究才能“事半功倍”。
高教授还谈到研究生笔试面试对考生阅读量的考核。“笔试面试都需要依靠大家多读书,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在面试过程中,对于阅读书籍的相关提问抵抗的时间越长的考生,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师生对话交流,学生一开口,就知道这位同学是否有水平。”高教授指出,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补课。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本科阶段的基础性阅读未做好。高教授提醒,对学术有兴趣、喜爱阅读等是读研究生的内源性动力,没有内源性动力,则不适合读研究生。
高教授反思自身求学经历,指出其中有一些终身受益的“得”,也有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的遗憾。他回忆,本科阶段最大的“得”,是阅读了大量文艺经典和哲学著作,尤其是大量现代主义小说和哲学理论,这使得高教授在自身精力、记忆力最为充沛的阶段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高教授坦言,其本科阶段对语言不以为意,直到进行学术研究时,才发现语言已成为短板,需要用大量时间进行补课。对于遗憾的方面,高教授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此外,高教授提醒同学们读书不要太偏,遵循阶梯式阅读的规律,注重读书的循序渐进;流行的书籍可以读一读,但不能占用太多的事件。因为,本科阶段时间很宝贵,应当“将时间用在刀刃上”。
在师生对话交流环节,有同学请教本科阶段基础阅读的具体方法,高教授以现当代文学史举例,认为应当先熟读教材,和教材配套的作品选,建立起关于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轮廓。教材基本知识掌握后,可以通过针对性阅读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建立起对于创作现场的基本认知。阅读文学经典时,建议通过书籍的前言后记了解本书的主旨,并对比知网上重要文献的阐释,积极思考自己的理解与学界观点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进而,逐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高教授提醒,对于文学经典,不是一次阅读就能准确地阐释它、评价它,而是通过多次的、系统的、大量的阅读,获得“评价”的整体性知识之后,才能逐渐建立起关于文学经典的些许基本判断。因而,本科阶段对于文学经典以多读为主,应当是慢慢地抵近、慢慢地调整的过程。理论书的阅读也是类似,是从吃力到顺畅的过程,最开始是读得很慢的,后来则越读越快。对于同学提到的如何看待就业焦虑的问题,高教授举例分析了研究生找工作、工作待遇的诸多优势,鼓励同学们深造。
高教授的主题讲座,聚焦于专业素质的提升,使“丽泽班”同学对自身本科阶段的学习规划有了更加明晰的认知。高教授对本科教学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持续的思考,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文章。其中,《语文教育不能太过折腾》《文科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自己阅读》《人文社会科学,讲逻辑才是第一位的》《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建设之“新”思考》等,获得了较高阅读量和转载量,成为网络热文,在文科教学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力。
(黄以荟、钱凯、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