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引航”系列讲座第三讲——语言学课程和语言研究

10月18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丽泽引航”系列讲座第三讲“语言学课程和语言研究”在人文学院语言学学科会议室顺利开展。“双龙学者”、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王文胜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讲座伊始,王教授首先指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语言学中的体现,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语言学课程为切入口,提出本科阶段的同学可以分“内省、模仿、提高”三个阶段参与语言研究。随后王教授便结合了同学们所熟知的课程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进一步阐明了这三个阶段的内涵。

(一)内省



王教授鼓励学生从自身方言出发,运用所学理论考察实际语言现象,如通过分析南方方言中保留的中古音韵特点,加深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

通过“内省”,既可以以鲜活的语料对所学语言学理论进行验证,也能够对自己熟悉的母语方言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语言学课程中的理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模仿

王教授指出,模仿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语言研究的模仿可以包括教材模仿和论文模仿。

王教授建议学生模仿教材和高质量论文的结构与逻辑,如他的一位学生根据《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表格,为自己的方言制作了相似表格,有效提升了自己对人称代词的深度理解。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模仿他人对特定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以此提高自身的学术写作水平。

(三)提高

随着学业上的成长,同学们对语言学各个方面的认识也会不断提高。王教授对“提高”阶段的阐释,大致表现在通过对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调用,并通过类比和推理等思考方式,来对一个具体问题构建自己的研究思路。王教授还提到了毕业论文,并强调了选题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在师生对话交流环节,王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方言研究感兴趣的学子推荐了语保工程语料库和地方县志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关注语言发展外部因素的学生,他建议同学们了解地理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这些具体建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本次讲座中,王教授循循善诱,并以其对方言的深刻理解,通过大量丰富而生动的例子介绍本科生参与语言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不少方言之间的对比富有趣味,让同学们领略到了语言学的独特魅力,而讲座整体更是提升了同学们的学术意识以及对语言学学习和语言研究的理解。

(朱丽婷、王歌阳)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