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丽泽引航”系列讲座暨对话教学第四讲“从古典到启蒙:诗学触感理论的形成”于24幢417会议室会议室顺利开展。“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全国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讲座伊始,朱教授列举了五个人文社科中的客观现象,通过举例分析,朱教授指出了触感问题在文艺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依据现象围绕文学的“真”与科学中的“真”存在的联系、触觉研究的潜力、触觉研究的发展脉络、艺术的触觉模式提出了四个相对应的问题。
朱教授提出: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回答问题的前提在于梳理诗学触觉理论的发展脉络。
依据时间顺序,朱教授将其划分为古典时期、中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主义四个阶段。通过原典材料的研读,朱教授为同学们清晰地解释了各个阶段诗学触觉理论的发展以及衍生概念,最终得出了结论,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此外,朱教授还提出了在触觉研究基础上的“触感”研究及其广阔研究与应用前景。
最后,在师生互动交流环节,朱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触感理论在西方现代诗歌上的应用、材料搜寻以及论点确立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朱教授指出了理论应用不可避免的缺陷性,呼吁同学们灵活地运用理论。在材料搜寻等问题上,朱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路径和思路。
在本次讲座中,朱教授娓娓道来,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同学们梳理了诗学触感理论的谱系,讲座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让同学们对文艺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知。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