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日本南山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名誉教授、立命馆大学白川静纪念东洋文化文字研究所客员研究员、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海外理事、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梁晓虹应邀于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日本古写本《大般若经》与《大般若经音义》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张磊教授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梁晓虹教授从“何为日本古写经”这一问题出发,阐述了日本古写经的定义。简言之,日本古写经即刊本大藏经以前在日本书写或者转写的佛经资料。梁晓虹教授又引落合俊典先生之言,指出日本古写经数量繁多,《大般若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梁晓虹教授介绍了有关日本写本《大般若经》的内容及其传播历程,特别展示了《神龟经》、《永恩具经》以及奈良时代的《天平经》,提及了《大般若经》之一的天平写本之善意愿经,并指出在此后历代《大般若经》广为流传,各种写本纷纭呈现。
紧接着,梁晓虹教授介绍了日本史上所见的一些《大般若经音义》,分别从基本内容、学术价值、体例、特色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石山寺本《大般若经音义》、藤原公任《大般若经字抄》、“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天理本、药师寺本、六地藏寺本等写本的具体情况。其中在介绍石山寺本时,梁晓虹教授特别强调此写本当为中日现存最古之《大般若经音义》。言及石山寺本的学术价值时,梁教授指出有以下三点:为《日本大般若经音义》撰著之滥觞;作为日语史的研究资料;作为汉语史的研究资料。介绍藤原公任本时,梁教授指出此本音注采用了“直音注”之法,分别从体裁样式、撰辞立目、音义注释体例、音注体式四个方面对其展开介绍。而在提到无穷会本时,梁教授指出了天理本是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中篇幅较全的一本。在论及自身研究时,梁晓虹教授总结了有关日本古写本《大般若经》的学术价值:首先其可用作整理校勘《大般若经》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考察书法艺术在日本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以及探讨日本佛教文化特色的关键资料,除此之外其还是研究域外汉字的重要资料。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积极提问。梁晓虹教授就日本汉字草书楷化、中日汉字演变过程及交互影响、敦煌写本与日本古写本差异等几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张磊教授对本场讲座作出总结,并鼓励大家培养学术思维、拓展研究视野,从多角度综合探讨问题。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卢昰琪 / 图:胡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