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教授在我院四楼研修室带来一场关于我国经济史话语体系建设的讲座。该讲座由我院中国史学科陈国灿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本科学生及研究生到场学习。
魏明孔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承明先生的话引入讲题:“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非经济学的流。”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历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是理论经济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史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还有助于更加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以《平准书》等历史著作为代表的“食货之学”始,中国传统经济史学的研究历史已经超过两千年。近代以来,经济史研究出现了两个高潮:其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一众仁人志士在对中国道路探索的背景下,加强经济史实践性和理论针对性研究;其二是上世纪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经济史研究的进步。
魏明孔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为切口,讲述我国经济史的研究方向与特质。经济史学与现实中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经济史的研究在体现学术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以史为鉴的史学思想。研究实践层面上,当代学者对经济史问题的研究精细化特色明显,往往在落小落实上着力,更有助于对历史上经济整体性认识的精准和提升。在理论方法上,学者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持续进行多样化的尝试,其中计量研究方法、量化分析方法备受重视。
在经济史学研究的发展大势下,魏明孔表示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正逢其时。当下经济史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一批中青年经济史学工作者脱颖而出,中国经济史的学科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如果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国际学术提供的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原有学术传统,我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对国际主流学术作出重大贡献。
讲座最后,陈国灿教授做出总结并向魏明孔教授表示感谢,同学们为精彩的讲座献上了诚挚的掌声。
(易际铭/文 宋鹏程/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