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院第九、十届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学员在班主任任居易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余杭高级中学参与临平区普高第五届“邱山论剑”学术节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讲座等形式,提升学员们对中学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激发学员们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一)名师课堂展示
此次共有三位一线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教学篇目均为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哈姆莱特》。
余杭高级中学的胡爽爽老师创设了《哈姆莱特》剧团面试线下初选的情境。胡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演绎精彩片段、解读人物形象和舞台设计、学生评委点评、教师点评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理解了人物情感、人物性格、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
玉环中学的张爱琴老师围绕戏剧的文体展开。张老师的课堂共设置了“读戏”“做戏”“改戏”“入戏”四个活动任务,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引导学生们逐步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联系单元导语进行主旨升华,告诉学生们要“以良知与悲悯的利剑刺破黑暗的苍穹,去找那看似不可能的成功”。
富阳江南中学的骆文俊老师以真人秀视频引入,聚焦于课文中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骆老师的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们探究台词的重音位置、思考be和do的区别、对比翻译文本、设计舞台说明等活动,让学生们走进了哈姆莱特复杂的内心,并由点及面,让学生们感受到戏剧“激变”的艺术魅力。
余杭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深刻而多元的文本解读能力、巧思而独到的舞台设计能力和声情并茂的朗读、主动积极的态度,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专家评课与讲座
课堂展示结束后,杭州师范大学的黄岳杰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对三位老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点评。黄教授区分了“欣赏”与“阅读”两个概念,认为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考试,也要教学生与世界相连接。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了当下“把教育做成了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弊病,认为教育应当是教师“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然后看着一颗种子茁壮生长的农业”,并希望教师能像园丁一样,让每一颗种子都能长成自己的样子。黄教授的观点让学员们深受启发。此外,黄教授还声情并茂地背诵了《哈姆莱特》的片段、演绎了《将进酒》,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三)班主任总结点评
教研活动结束后,班主任任居易老师组织卓越班全体学员进行了交流总结。任老师向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提醒大家注意在开展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情,如高一的学生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爱以及“生存还是毁灭”“人文主义”等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教师需要建立相应支架并适当引导。任老师还为学员们推荐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研究性阅读书目。学员们畅所欲言地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悟,尤其是提出自己的种种疑问与大家共同探讨,进一步拓宽了各自的思维。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名师的课堂展示、聆听专家评课与讲座,学员们对实际的教学场景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对如何进行有深度、有新意的教学设计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活动促进了学员们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激励学员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课试讲能力。活动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与一线教师、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交流的平台,使学员们不仅收获了教学方法上的宝贵经验,也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上得到了拓展。
(颜诗颖文 / 余杭高级中学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