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谈人生”系列活动之张腾欢:隐秘的画卷——《马拉之死》背后的多重解读

  11月29日晚,我院于学院四楼会议室开展“隐秘的画卷——《马拉之死》背后的多重解读”主题读书会。本次活动邀请我院教师张腾欢担任活动嘉宾,部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到场参与交流。



  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介绍《马拉之死》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者大卫的意图引出同学们对艺术与历史两者关系的思考。



  在座学生基于欣赏《马拉之死》画作及阅读相关文本进行充分讨论。就“马拉遇刺如何反映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宣传和舆论控制”这一问题,在座同学大多认为,马拉之死反映保守派和激进派通过报刊、绘画等形式营造舆论氛围的激烈斗争。学生针对“历史学家的叙事形式表达其意识形态”这一观点,指出其本意强调的是历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并以画作的不同角度为例分析创作者的不同政治立场及创作意图。



  在探讨“如何以理性构建真实的历史记忆”、“如何理解历史与历史解释”、“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叙述的局限性”三个问题时,同学们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思考,提出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动态变化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对待历史解释,广纳史料,多方考证,尽力还原真实的历史。



  张腾欢肯定同学们的思考与分析,对历史叙述的“多元性”和“主体性”进行补充解释,引导同学们联系马拉之死与现实生活,从而深入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深化为“历史是如何被叙述的”,并从“史料的流传”“后世看法的影响因素”、“历史的层次性”三个方面入手,肯定真实历史存在的可能性,鼓励同学们培养注重史料辨析、辩证思考的历史思维。

  本次活动中,在座同学围绕“艺术如何反映历史”总问题进行探讨,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拓展个人的研究角度,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

(王恩祈、蔡璐莎/文 金烨希/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